“落马女干部流泪忏悔,帮领导管理240万小金库”,看到这种消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才240万?
但如果你把新闻看完,就会知道这所谓的“领导”,也仅仅就是个街道办副主任而已。
以前我在另一篇稿子里写过,一个人贪不起来。两人成行,三人成路。凑不成一桌麻将,那贪污起来必然费时费力不说,还会漏洞百出。
这个“流泪忏悔”的街道办副主任,她其实就是个打下手的。主任收钱,为了避人耳目,与其勾结的商人就把钱送到副主任那里去。然后你七我三,你八我二的再进行分赃的勾当。
“流泪忏悔”固然讽刺可笑,小小街道办亦能贪得有声有色也不必多提,这篇报道里一个非常经典的细节,是描述了主任和副主任之间,如何完成“默契的交接”。
主任走到副主任脸上:喂,以后你就跟着我混,配合我收钱,听到没有?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太二百五了。万一副主任“不开窍”,那不等于自己给自己来了一刀。
她们对彼此心意的抓裹,完全不需要任何声色上的帮助。主任先是给刚到任的副主任送了1万元的“辛苦费”,后者就懂了一些意思。
这个钱说少不少,说多不多。哪怕对方“不要”,主任亦不必担心漏出什么把柄。当然,对方要了,一切好说。
随着继续抛出来的橄榄枝被收下,意义已经不言而喻。
街道辖区内的老板们源源不断送来的“赞助费”,副主任都很清楚应该怎么处理。打造一个“小盒子”,帮主任放进去,这是两个人之间的“秘密”。
你看,双方之间不需要任何交流,就达成了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我以前在“李氏三兄弟”那篇文章里写过,一个副局长贪了几十亿,买了豪华码头,你说局长不知情,明显是没把人当人看啊。
很多问题之所以始终无法“解决”,就是因为这种“向上不追责”的回应太过于不把人当人看了。
今天有条相当无耻的新闻,说某地一学校,拦在校门口检查学生的书包,发现牛奶便没收。原因是入秋了,降温了,学生必须得喝学校提供的“加热牛奶”。自带牛奶是冷的,喝了容易肚子痛。
这理由,够不够“不把人当人”?够不够无耻?
既想用牛奶的名义赚家长的钱,还要说成“为你好”的逻辑。
无耻是不犯法的,可公然侵犯他人隐私、破坏他人财物的行为,却触及法律。
触及法律而从不追究,那么这种“侵犯”的力度只会不断增大。从入学必须订奶,到不订奶必须提供医院证明,再到现在直接搜书包。
为什么学校逼家长订奶的操作、套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呵,那肯定得层出不穷啊,既然对这种“违法行径”向上不追责,那他们还有何好担心?
之前某校被曝光老师课堂上要求学生“用牛奶和同桌干杯”的卑劣手段,迫使没订牛奶的学生订牛奶,试问,谁给那名老师下了命令?
同理,谁又给校长下了命令?
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可能去回应人们,已经在那些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就像用一个“撤销该老师班主任职务”的理由,敷衍了事。搞得好像学生订奶,利益全在老师头上一样,这不典型的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吗。
在校门口侵犯学生隐私,逼家长订奶又怎样?即便引发了舆论,也可以警告一下“查书包的老师”,对看门的保安“停职3天”,反正跟校长、跟牛奶供应商、跟地方教育局不会有半毛钱关系。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始“订牛奶加分”,但如果真有那一天,必然能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事实上,学校组织在门口拦学生搜书包,就已经足够让人侧目了。但还不够,多多努力,继续加油,我相信他们能做出更惊人的举动。
无论是街道办的“小金库”,还是学校的“牛奶暴力”,背后都在暗示一个真理:当责任不再真正追究,那么问题便永无止境。
城管问题、学校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