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局来了!不需要转账、也不用输密码,骗子就能轻松转走你的钱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4-11-28 04:40:32
前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财产安全。

但敌人”毕竟在暗处,而且他们的现在手段也更加五花八门,其中一个诈骗手段,甚至不需要我们转账,也不需要输入密码,他们就能轻松骗走咱们的钱。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咱们提起警惕,或许才能避免财产损失...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受害者群像

2024年 5 月 15 日上午 10 时许,黄女士的苹果手机突然响起了 FaceTime 视频通话的铃声。

她像往常一样接听,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告知她短视频开通了直播会员,需要关闭。

黄女士心中虽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了查询,发现会员似乎已经关闭了。

可没过多久,对方再次致电,语气焦急地说她的手机后台并未真正关闭,而且这个会员与她的银行卡绑定在一起,如果不及时处理,每个月将会被扣除 800 元。

这一下,黄女士开始慌了神。

此时的黄女士,丝毫没有察觉到对方已经通过某种手段窥探到了她所处的环境。

在骗子的蛊惑下,她下载了一款带有远程操控和屏幕共享功能的 App。

紧接着,骗子又以一系列看似合理的理由,要求黄女士将手机上的钱全部提现到银行卡,并解绑银行卡。

黄女士就像被操控的木偶一般,一步一步地按照骗子的指示操作着,不知不觉间,她将自己辛苦积攒的 14000 元余额提现到了银行卡。

随后,骗子又让她进入一个名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网站,实际上这东西就是骗子们自己建的东西。

骗子声称在这个网站上可以看到关闭会员的进度,尽量不要离开这个页面。

在这个过程中,黄女士的手机不断收到短信提示音,但她却在骗子的误导下,完全忽视了这些重要的信息。

其实这些信息,就是她银行卡转账的信息...

还有一位 12 岁的初中生,他在一个 APP 上出售自己闲置的物品,但骗子还是不想放过他,像之前一样诱导他打开共享屏幕,以及解绑相关的东西。

到最后,这个孩子被骗了3000块钱左右。

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像一个个沉重的警钟,敲响在我们的耳边,提醒着我们这种新型骗局的猖獗和危险。

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实施这些骗局的呢?

狡诈伎俩

这些骗子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背后有着一套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狡诈伎俩。

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并不光鲜亮丽,以至于他们善于伪装身份,以此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

他们常常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人们对法律权威的敬畏和对违法犯罪的恐惧心理。

当然,他们为了佐证自己的说法,还会准确地说出受害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真的卷入了某种违法犯罪活动。

例如,他们会严肃地告知受害者,其银行账户涉嫌洗钱等重大犯罪行为,需要配合调查,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受害者往往会因为害怕而失去理智,轻易地相信了骗子的谎言,从而按照他们的指示一步步陷入骗局。

在成功骗取受害者的初步信任后,骗子的下一步计划就是诱导受害者下载共享屏幕软件。

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发送不明链接,这些链接可能隐藏在看似正规的短信通知、电子邮件或者社交软件消息中。

其实除了发送链接,他们还会提供二维码让受害者扫描下载。这些二维码可能会出现在一些虚假的宣传海报、网站页面或者电子文档中。

受害者在看到这些二维码时,往往难以辨别其真伪,尤其是在骗子的花言巧语诱导下,很容易就会拿出手机进行扫描下载。

当受害者下载并开启共享屏幕软件后,就等于将自己的手机信息赤裸裸地暴露在了骗子面前。

骗子会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要求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比如说是为了指导受害者进行操作,核实相关信息,或者解决某个紧急问题。

一旦屏幕共享开启,受害者在手机上输入的任何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都会同步显示在骗子的设备上。

骗子就会利用这些信息,迅速地进行一系列非法操作。

他们可能会像黄女士遭遇的骗局那样,以受害者的名义开通数字钱包,然后将银行卡里的钱转移到数字钱包中,再通过消费等方式将钱转走。

或者利用获取的信息登录受害者的其他金融账户,进行转账、消费等操作,将受害者的钱财洗劫一空。

而且,整个过程中,受害者可能毫无察觉,因为他们并没有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转账操作,也没有输入密码,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的财产。

共御诈骗风险

其实面对如此狡猾的诈骗手段,我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估计就是时刻保持警惕。

在网络环境中,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所说的话,尤其是当他们提及金钱、个人重要信息等敏感内容时。

比如,当收到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告知你中了大奖,但需要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领取时,你应该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骗局,果断删除短信,不要被那看似诱人的大奖所迷惑。

除此之外,陌生人要求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或开启共享屏幕功能时,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诈骗预警信号,我们必须坚决拒绝。

要知道,正规的机构或平台在处理业务时,通常不会采用屏幕共享这种方式来核实信息或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正规且信誉良好的平台或渠道,并严格按照平台规定的流程在平台内完成交易。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提出的线下交易、私下转账等请求。

那要是自己一不小心还是被骗了怎么办?

那自然是要立即报警,而在报警时,尽可能详细地向警方提供相关信息,如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这些信息对于警方及时展开调查和追查至关重要。

同时,尽量也要向相关平台举报诈骗分子的不法行为,协助平台维护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

参考资料:

环球网-警惕针对学生的诈骗!“屏幕共享”变“钱包共享”!

衡阳县公安-是诈骗!“屏幕共享”别乱开,衡阳县已有人中招...

潇湘晨报-湖南一女子被诱导开启“屏幕共享”骗走1.4万,警方详解诈骗过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