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在南京从事理疗养生行业,几年前拖欠李某劳务费1.5万,建邺法院介入调解时,她信誓旦旦说还,此后却以资不抵债、病痛缠身等理由,年复一年的拖欠。而李某老夫妻年近7旬,患多项基础疾病,生活十分困难,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场劳务纠纷案看似简单,但执行干警多次执行扑空。民事调解书约定的付款时间一满,王某就玩起“人间蒸发”。面对执行干警的传唤,王某借口颇多,从“家徒四壁”到“患病住院”,层出不穷。为保障李某的合法权益,执行干警冻结王某名下银行账户,但无可供执行财产。又查封了王某名下房产,并上门张贴拟拍卖公告。但该房屋由王某的父母实际居住。王某又拒不到法院,案件执行一时陷入僵局。
直到最近出现转机,李某的丈夫钱某偶然发现一家理疗店醒目地张贴着熟悉的电话号码,联系人赫然标注“王老师”,但店内人员矢口否认“王老师”与被执行人王某为同一人。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执行干警的警觉,决定上门调查。虽然“王老师”不在店内,但经现场核查,无论营业执照、店内悬挂的锦旗,还是扫码后显示的收款方,都确凿无疑地指向王某本人。原来,王某长期伪装的经济困难,实际在经营养生馆。
面对执行干警的电话询问,王某先是称人在外地学习培训,后又称该店铺属“挂名”,逃避执行的意图十分明显。执行干警告知法院将依法对店面采取查封。这时,王某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承诺尽快赶到法院。没想到一个半小时后,出现在法院的王某依旧敷衍还款,更提出先解除店面查封,再谈分期还款事宜。执行干警现场搜查王某手机网络支付账户使用情况,发现2024年微信收支高达70余万元,仅在今年年初的短短两个月间就有10万余元支出。王某不得不承认通过新注册微信账户逃避执行的事实,并承认之前多次所说的“困难”情形都是借口。
王某多次恶意抗拒执行的行为,执行干警准备对其司法拘留,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拒执罪。此时,王某才结清全部欠款。法院综合考虑王某的履行情况,依法对其处以1000元罚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沈天文 倪菁菁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