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里的历史”触手可及!力学“小先生跑学博物馆”从渡江胜利纪念馆启程

扬眼 2025-04-19 00:01:33

铭记人民英雄,传承革命精神!4月18日,春阳煦暖,南京市力学小学教育集团200余名师生步行抵达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启“小先生跑学”博物馆成长行动。

这是一次“童心寻访”

小先生登台,讲述英雄壮举

在馆前广场的“京电号”旁,五2班谢楒彤化身“小先生”,向同学们讲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大江的壮举:“解放军战士用木船、门板搭建渡江工具,‘京电号’往返6趟运送1400余名战士,船身弹孔见证了‘勇往直前’的红色精神!”随后,全体学生齐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激昂的诗句在广场上回荡。

渡江战役领导群雕前,五3班周姜康同学分享了刘伯承等将领的战术智慧与船工张孝华的英雄事迹:“当船舱进水、儿子负伤,老船工高喊‘把腰杆挺直’,正是军民一心的信念让长江防线土崩瓦解。”孩子们仰头凝视群雕,神情庄重,仿佛穿越回战火纷飞的岁月。

文物陈列厅内,渡江胜利纪念馆讲解员、家长志愿者和海军指挥学院原副教授、南京市关工委青少年“大思政”宣讲团成员班海滨共同带领学生探秘革命文物。生锈的步枪、泛黄的作战地图、烈士的家书……一件件实物串联起渡江战役的历史脉络,让“课本里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这是一堂“思政大课”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创造性成长

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李琳在致辞中指出,此次跑学活动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76年前,先烈们用热血铸就解放丰碑;今天,我们以‘小先生跑学’传承红色基因。希望同学们以英雄为榜样,让‘力学报国’的精神得以发扬。愿每一位力学少年以人民英雄为榜样,以革命英雄为底色,乘风破浪、创造成长。”

红帆广场上,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力学少年志”实践活动拉开帷幕。五4班同学们带来舞蹈《红旗舞》、五3班同学带来歌曲《如愿》,灵动的舞姿与悠扬的旋律诉说着对革命先辈的缅怀。

“铭记人民英雄,传承革命精神。强国有我担当,共筑中华梦想!”在五4班张熙若的领誓下,全体学生面向国旗庄严宣誓,稚嫩的声音中饱含坚定。

“以前在课堂上听英雄故事,今天亲眼看到‘京电号’的弹孔,才真正明白‘胜利来之不易’。”五2班岳云骢告诉记者,船工们作为普通民众自发支援解放军的事迹让他深受触动,“他们的勇气和担当,就是红色精神最好的诠释。”

这是一次“沉浸式”体验

“小先生跑学”将走进一批博物馆

班海滨教授为学生们解码渡江战役的宏大历史:“120万解放军、320万支前群众、1万余艘木船,构成‘万船进发’的壮阔图景。4月23日不仅是南京解放日,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日,渡江战役为海军成立奠定了物质与人员基础。”他解释说,纪念馆“千帆竞渡”雕塑的49根立柱象征1949年,最高处49.423米铭记着南京解放的日期,“这些细节都是历史的印记,提醒我们铭记来时路。”

班海滨教授认为,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把“小先生跑学”这一创新教育形式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在青少年价值引领与精神成长方面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深度探索。

据介绍,该活动作为集团“小先生跑学博物馆”成长行动的起点,后续还将走进南京博物院、雨花台烈士陵园、城墙博物馆等场馆,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触摸历史肌理,厚植家国情怀。

从课堂到场馆,从聆听故事到主动讲述,这场融合“沉浸式体验、研究性学习、实践性育人”的红色之旅,不仅让渡江战役的历史细节在学生心中具象化,更让“传承红色精神”从口号变为行动。学校五1班班主任屠欣在采访中表示:“我们看到了实践育人的力量——红色基因,正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通讯员:韩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高嘉曼

摄影:罗皞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