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西北太平洋上特殊的弧形岛国,全岛分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62位。在粮食生产方面,水稻是日本岛内的第一大粮食作物,2018年的产量达到了970万吨,高居世界第13位。
日本的水稻能取得这一成绩并不容易,该国面积仅占我国的3.9%,农业生产的优势先天不足。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带沿线,频繁的地质运动酿成了崎岖多山的地形地貌,耕地面积极度短缺,土地条件不佳,这是日本农业的一大缺陷。
据统计,1988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13.2%。根据面积和人口计算,日本的人均水田占有面积仅有500多平方米,还不到一亩,土地资源的贫乏程度可想而知。为适应农业环境,日本稻农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平原地块,大力发展集约化种植,在冲积平原、梯田斜坡、沿海海湾以及湿地栽培水稻,并通过提高单产增加了粮食的总产量。
日本水稻的单产究竟有多高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王亚梁、小仓昭男等中日学者的联合调查,1960年代时日本水稻的平均单产维持在3980公斤/公顷,换成亩产量就是530斤。70~80年代,水稻单产稳定提升,亩产量大致在600~650斤的范围内。2000年以来,日本水稻的平均亩产突破了700斤,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的数据公告,其中,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在950斤左右。同一年,日本水稻的总产量为756万吨,种植面积则为130.3万公顷,平均亩产量在770斤左右,两国的单产差距一目了然。
可能有人会因此认为,日本水稻的生产水平不如我国,总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实际上,日本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趋势,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不仅没有升高,反而在快速减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早在1960~1969年,日本的稻米生产量高达1320万吨,当年的糙米消费量仅有1280万吨,稻米生产已经出现过剩的局面。结合日本的大米需求来看,目前亩产700多斤的成绩并不算低产,总体上能满足国内需求。
为避免稻米浪费,日本建立了“政府米”和“自主米”并存的稻米流通机制,“自主米”占流通市场的90%以上,提高了稻米的流通效率。但即便如此,日本稻米还是供过于求,主要原因是日本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大米等主食在消费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上世纪60年代,日本人均精米消费量为109.3公斤,2016年降至60.6公斤,降幅高达44.5%。日本的国家卫健委对全国居民的饮食营养进行过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以大米为代表的谷类消费显著减少,海鲜、肉类、蛋类、水果以及乳制品的比重稳步增加。
这种变化显然不利于水稻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另一方面,日本大米的自给率几乎为100%,追求高产并不是主要目标。相比于“亩产量”、“千粒重”等指标,日本水稻种植户更专注于提升水稻的品质和生产的机械化率。
首先,日本是世界著名的优质稻米生产国。在水稻品种的选育过程中,日本农业专家将品质作为第一评价指标,反复筛选培育了众多优良品种。据统计,日本的稻米品种多达250多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越光水稻,排名第2~4位的也是越光的杂交品种,四个品种合占总面积的60%,从中足以看出越光水稻的优秀品质。
越光大米具有胶质浓厚、籽粒饱满、色泽透亮的特点,精米率超过70%,籽粒垩白度低于1%,蛋白质含量达6.4%,直链淀粉含量为16%~17%,粘度高,削碱值低,口感风味俱佳,深受日本民众喜爱。当然,我国也不乏优质的水稻品种,例如:黑龙江的龙盾、龙庆稻、牡丹江等品种,但优质米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其次,日本稻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也比我国更有优势。
日本地形复杂,水稻生长环境和我国西南地区的梯田有相似之处,地块碎片化程度高,不适合大功率农机入田作业。不同的是,日本水稻的耕整地、插秧、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这得益于1975年日本确立的稻作机械化生产体系,东北、关东、北陆等地因地制宜研发农机,较早地完成了农机设备的普及应用。
不同于美国、法国的大规模机械化,日本水稻属于精耕细作的类型,生产上普遍使用小型或微型农机,整机功率低,灵活性好,高度适应了复杂的地形。相比之下,我国水稻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升。据统计,2020年我国水稻耕地机械化率达98.35%,收割机械化率为97.73%,但短板在于播种机械化率,平均只有56.3%。
水稻的播种也叫插秧,国内丘陵地带大多是手工插秧,劳动力成本高,日本则多采用机械插秧,毯苗机插面积占比超过97%,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
我国也可参考日本的经验,在非平原稻区推广小型或微型农机,提高偏远地区的机械化播种水平,这对于提高我国水稻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一点,日本稻米的销售方式也值得称道。我国专家在考察日本稻米的销售方式时发现,多数稻米都在超市中销售,占比约为40%;其次是由生产者直销和网络销售,占比约为30%。值得一提的是,水稻直销减少了中间的流动环节,提升了日本稻农的收益,这对于我国稻农的提质增收具有启示意义。
整体而言,中日两国的水稻生产各具千秋,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日本水稻的优点是品质卓越,机械化水平高,缺点是土地条件不佳,自然禀赋较差,植稻面积还存在减少的趋势。
和日本相比,我国水稻的亩产量和总产量都明显更高,但不足之处是劳动力投入大,亩产效益低,水稻播种的机械化率、优质水稻的面积占比有待提升。适当参考日本水稻生产的优点,也不失为提升我国水稻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