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普鲁士王国已经相当强盛,四下扩张之时与其他列强发生冲突,1870年7月,普鲁士与法兰西第二帝国爆发战争。当时的普鲁士王国为了对外战争的需要,积极建设强大的海军,普鲁士级铁甲舰就是在普法战争期间开工建造的。
普鲁士级铁甲舰
该级舰一共要建造三艘,它们是普鲁士号、腓特烈大帝号和大选帝侯号。就在一号舰普鲁士号建造过程中,普法战争结束了,普鲁士王国借胜利之际,联合其它诸侯国建立了德意帝国。当时的军舰蒸汽机功率不行,因此还保留风帆装具,航行中如果遇到顺风时不用蒸汽机,单纯靠风帆动力航行,这样可以节约燃煤。建造中的普鲁士级也是采用混合动力,除了蒸汽机外还安装三根张挂风帆的桅杆,因此该级舰就成为德意志帝国海军第一级混合动力铁甲舰。
1873年11月22日,普鲁士号在伏尔铿船厂下水,1876年7月4日服役。普鲁士级铁甲舰编制舰员500人,排水量7718吨,舰长96.59米,宽16.3米,吃水7.11米;最高航速14节,续航力3100海里/10节;之前的铁甲舰采用船腰炮室安置主炮,而普鲁士级则开始采用先进的炮塔设计,四门260毫米舰炮被安装在舰体舯部旋转炮塔内,不过当时的主炮只能对侧舷进行射击;副炮是两门170毫米舰炮。
该级舰的水线装甲分为两段式,水线上部装甲厚203毫米,水线下部装甲的中间部分厚229毫米,向舰艏艉递减至109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254毫米,两侧装甲厚203毫米。从上述参数来看,七千多吨排水量的普鲁士级铁甲舰的防护能力还是比较好的。
普鲁士号铁甲舰在服役期内曾经多次被派往地中海执行巡航任务,1891年退居二线,担任港口警戒舰。1896年改为补给舰,主要是运输煤炭。1919年,普鲁士号退役后被出售。二号舰腓特烈大帝号于1871年4月15日在霍瓦尔德造船厂铺设龙骨,1874年9月20日下水,1877年11月22日服役。
腓特烈大帝号在德国海军中服役至1896年,期间曾作为德皇威廉二世的护卫舰,随他出国访问。退居二线后的腓特烈大帝号最初担任港口警戒舰,后来改成补给舰,为主力舰队运输煤炭和鱼雷等物资。该舰于1919年退役,1920年拆毁。
三艘普鲁士级铁甲舰中最倒霉的是大选帝侯号,该舰服役仅22天,就在事故中沉没。1875年9月17日,大选帝侯号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厂下水,1878年5月9日竣工服役。1878年5月31日,大选帝侯号向英吉利海峡前进,开始了该舰的首次远航,随行的是威廉国王号铁甲舰。
编队途中遇到一队数量众多的渔船,大选帝侯号为了躲避它们,与距离过近的威廉国王号撞在了一起。7700多吨的大选帝侯号自然是撞不过9557吨的威廉国王号,短短8分钟该舰就沉没了,此次事故导致舰上269人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