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鱼泡
外网上的抖音,或者说TikTok,其在坊间的传闻一直都很魔幻。
或许是因为它抢了别家的流量,又或许是因为它作为新的社交平台,确实存在一些监管上的疏忽……总之,在别的社交媒体眼里,TikTok一直是各种问题的背锅对象。
比如说,国外存在的各种“瘾君子”,这究竟是谁的锅?
答:是“TikTok”!
那么在澳大利亚社区里流行的“吸食有害气体”行为,这又是谁的锅?
答:也是“TikTok”!
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年被甩到TikTok头上的锅确实有点多,于是不少乐子人甚至将“TikTok背锅”这件事玩成了一种梗。
只要你在推特上搜索“TikTok 危险趋势”,那么刷出来的各种消息俨然可以让TikTok成为新一代“万恶之源”。
举个例子,你可能因为尝试了危险的“TikTok趋势”——购买《女神异闻录4:黄金版》,从而濒危住院。
又或者,你可能因为尝试了危险的“TikTok趋势”——牌佬对决,从而再次住院。
再或者,你可能因为尝试了危险的“TikTok趋势”——将模型UV展开,从而在建模建到一半的时候,又一次面临生死考验。
总之,事情的发展十分离奇,一位莫名的“背锅之王”在众人的拥戴下,就这么一瘸一拐地被拐上了它的王位。
而除了推特上的“甩锅”言论之外,最近BBC、纽约时报还有冰岛新闻,都报道了另一则与“TikTok趋势”有关的消息——TikTok导致冰岛黄瓜供应受到冲击。
标题很有“锅气”,而在细看内容之后则会发现——这份“锅气”果然属于TikTok。
这个事情说来也不复杂,在这篇报道中,作者强调冰岛超市里的“黄瓜供应紧张”,可能是源于TikTok上流行的一个“黄瓜食谱”。
这一食谱由加拿大的一位网红“洛根”(logagm)分享,内容是将切片的黄瓜与芝麻油、米醋等调料混合,从而制作出一份相当“Delicious~”的小菜。
TikTok视频制作者 @logagm
是的,这一酷似国内“凉拌黄瓜”的食谱,目前被不少人视作“冰岛黄瓜供应紧张”的主因。
这其中虽然还有“冰岛黄瓜产量周期”以及“其他社交软件传播”的因素,但TikTok上流传的“黄瓜食谱”确实被认为是这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作为在TikTok上制作并传播这些内容的视频作者,洛根除了“黄瓜仙人”的称号外,可能还得背上一顶“冰岛黄瓜杀手”的帽子。
洛根此前的一系列黄瓜视频
好在,相较于之前流传的各种“因TikTok而住院”的指责,这里“冲击黄瓜供应”的说法还显得比较温和,甚至可以当作是一种拉动当地黄瓜销量的“褒奖”。
不过除了上面说的“黄瓜食谱”,TikTok其实已经好几次因为类似的内容而被点名了。
像是今年1月的时候,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门曾对那时的“油炸牙签”食谱进行表态:“我们尚未对食用这种牙签的安全性进行调查,但鉴于牙签不适合作为食品使用,我们建议不要将其油炸或食用。”
1.24 韩国相关部门的发图
这篇推文并未直接提及TikTok,只是说明“油炸牙签”在SNS(网络社交软件)上流行。
而这篇韩国官方的提醒,在经由网络传播后,“TikTok”的名字就突然被挂了上去,然后被迫进行了一番“塔塔开”。
部分欧美媒体的报道
但实际上,吃“油炸牙签”这种事也不仅仅是在当时的TikTok上流行,韩国那边的一档网络饮食节目《Mukbang》就已经播出过相关的内容。
而根据网上的消息,在去年的一档韩国电视节目中,喜剧演员洪允也曾向其他人分享了她的“美食经验”,其中就有这道“油炸牙签”。
这种绿色牙签的主要成分,是93%~95.5%的淀粉,并混合了少量山梨醇、蜂蜜、鸡蛋黄和可食用色素,因此“油炸牙签”本质上是和油炸淀粉差不多的东西。
不过由于那少量的“山梨醇”(天然糖醇,用作低卡甜味剂)在过量食用后,可能会对少部分人的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是不被建议食用。
而在这种情况下,TikTok作为外网社交软件里的“外地人”,被同行拿来顶锅似乎也就不足为奇。
当时网上的各种“油炸牙签”内容
除了“油炸牙签”之外,外网上流行的各种“病毒食谱”,TikTok大概都或多或少地背过一点锅。
像是之前有老外喜欢在厨房的水槽里制作饮料,一手倒果汁一手加冰块,最后不顾里面的各种大肠杆菌和霉菌,将成品美其名曰——“水槽鸡尾酒”。
然后TikTok不出意料地又一次中枪,直接成了典型案例。
“水槽饮料”的报道
但在我自己去谷歌上搜索了“水槽饮料”的相关内容后,首页弹出的各种消息,大概只给了我一个印象——油管也干了,干得还不少。
搜索首页里清一色的“油管”
另外,在更早之前,TikTok还因为有个“吃洗衣球”的趋势而在2018年被媒体点过名;到了2023年,因为人们又开始吃“粉末状洗衣粉”,TikTok喜提二次围剿。
但外网这种“吃洗衣球”的操作并非TikTok的专属,毕竟这软件是在2017年下半年出海的,而在此之前,外国儿童吃洗衣粉、洗衣球的事件就不在少数了。
美国中毒控制中心的数据
而在外网的一些社交网站上,根据“吃洗衣球”的事件进行玩梗整活的段子也不在少数。
此前2017年时,一家提供互联网搞笑短片的娱乐视频平台CollegeHumor就发布过一个成年人狂吃洗衣球的视频,在油管上达到百万级的播放量。
同时,推特上面也有网友们将这个梗玩得不亦乐乎,把汰渍的运货车戏称为“一卡车的食物”。
因此,要说到“吃洗衣球”这个病毒趋势,TikTok是否背了黑锅?那自然是背了的,网络上真假来源皆不明的各种信息,多的是人将它们作为借口,来攻击自己敌视的对象。
不过TikTok本身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在它搅浑“流量”这门生意的同时,或许一些问题就天然和它挂钩了。
之前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当流量完全沦为生意,甚至成为内容创作的唯一驱动,失控难以避免”。
像是以前带有公益性质的“冰桶挑战”“吃柠檬挑战”,本质上想让大众关注渐冻症、脑癌患者,但在流量的滚动下,最后硬是变成了各种“擦边”挑战。
之前国内的“吃柠檬”挑战
而另外的那些“憋气挑战”“吃牙签挑战”“灯泡糖挑战”,在问题没有出现之前,可能就真的没啥毛病,但在流量失控之后,趟在里头的又有哪个能说得上“干净”?
从这些方面来说,TikTok虽然在外网被扣了一大摞的黑锅,但它本身也确实有着监管这些“锅”的责任。
因此,仅仅只是从咱们软件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给这些“社交软件”扣黑锅可能还真没啥毛病。
当然,扣黑锅归扣黑锅,如果真想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光在网络上指指点点肯定是没啥用的。与其在互联网上“随意指责”,倒不如放下手机真做点防患措施,不然最后的结果,大概就是网友口中的又一个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