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国健美界“第一巨兽”鹿晨辉宣布退役。他在视频里哽咽致谢,弹幕却刷满“药王”“骗子”。
这个曾站票16小时看比赛的穷小子,用一身肌肉打破欧美垄断,却在巅峰时被同胞钉上耻辱柱。但鲜有人问:为何全球顶级健美选手都在用药?中国健美的崛起,真的只靠“科技”吗?

鹿晨辉被骂“药王”,但欧美选手早已将类固醇视为“入场券”。2024年美国奥运选手奈顿因群勃龙阳性被轻判,美方声称“肉类污染”,却对中国运动员类似事件穷追猛打。国际健美黄金联赛中,90%的职业选手承认使用药物辅助,裁判席心照不宣——这早已是行业“潜规则”

20年前,中国健美在欧美眼中只是“笑话”。鹿晨辉14岁当保安,为看比赛站票16小时,啃煎饼攒钱买蛋白粉。2018年他自费60万请外教,训练视频里哭到撕心裂肺,却硬生生从欧美选手中抢下IFBB职业卡——这是中国人首次站上传统健美最高领奖台。

网友骂鹿晨辉“用药可耻”,却对施瓦辛格的类固醇经历顶礼膜拜。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披荆斩棘时,国内舆论却在用“道德洁癖”自我阉割。殊不知,鹿晨辉的肌肉背后是每天20个鸡蛋、10小时训练、20年零社交的苦行。

若完全禁止药物,中国选手将永远被欧美碾压;若放任滥用,则沦为“肌肉工厂”。鹿晨辉早已给出答案:他成立健身学院,带300名草根少年科学训练;捐100万成立基金,资助贫困健身者。他说:“肌肉可以老,但中国健美的火种不能灭。”

中国健美需要的不是“用药原罪论”,而是透明化管理和科学训练体系。正如鹿晨辉退役时所言:“我的血汗留在赛场上了,接下来该你们上场了。”与其谩骂,不如推动反兴奋剂教育;与其嘲讽,不如走进健身房感受增肌的艰辛。

「下次看到中国选手的肌肉时,请记住:每一块隆起的线条,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勋章。鹿晨辉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国撕开国际赛场的大门,而我们至少该说一句:“辛苦了,战士。”毕竟,在偏见与荣耀的角力场上,真正的胜利不是金牌,而是让后来者不必再跪着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