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孩子”还是“保楼市”?国家动真格,已向人口方向“出手”

来科点谱 2024-12-20 14:20:49

文| 来科点谱

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在当下的中国,除了每日为了生活辛苦忙碌、奔波不停,还有哪些事情能够深深触动亿万百姓的内心呢?

答案或许出乎意料地一致:出生人口和房地产市场,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却如同两条交织的命运线,紧紧缠绕着国家经济的脉搏,也牵动着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喜怒哀乐。

任何风吹草动,无论是新政策的出台,还是市场行情的波动,都能迅速点燃公众的讨论热情,成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这不仅仅是国人爱凑热闹的天性使然,更是因为这两个领域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未来的希望与挑战,而国家层面,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并开始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究竟是要优先致力于稳定楼市状况,还是大力推进生育之事,又或者两者同时推进,找到一个折中的平衡之道?

房地产:从黄金时代到风险暗礁

遥想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轨迹,不禁令人颇多感触,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迈进,往昔仿若沉睡的房地产市场渐渐有了动静,继而如春笋破土般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一路蓬勃兴起。

1998 年住房改革恰似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得房产行业得以迅速崛起,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发展态势一日千里。

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商品房所组成的多元住房架构,有效迎合了不同收入群体在住房方面的多样化需要,给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发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1 年推出的老旧住宅区改造方案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市场需求,促使房价如同火箭般蹿升,那时候堪称是机遇无限的黄金时期。

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有利因素交汇,共同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住房需求的持续增长,加上众多嗅觉敏锐的企业家纷纷入局,形成了强大的供需关系,房地产市场腾飞已成必然。

而繁荣的背后也暗藏风险,炒房风潮愈演愈烈,利益驱动下市场泡沫持续增大,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如同一道惊雷,打破了房地产市场的平静。

疫情让很多行业经济受损,国家出手帮忙调整经济大方向,在此背景下,一些此前过度扩张、资金链脆弱的房企纷纷爆雷,烂尾楼事件频发,市场信心遭受重创。

这并非偶然,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在这方面监管上似乎不够重视。

部分房地产企业钻监管的空子,疯狂骗取银行的贷款以及购房者交付的预付款,然而到了交房的时候却交不出来,最后弄出了烂尾楼这样糟糕的情况。

此刻,全国范围里停滞的烂尾楼总计达上千万套之多,其如同高悬于购房者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掉落的风险,让购房者们忧心忡忡,忐忑难安。

银行的大笔贷款收不回来,老百姓辛苦攒的钱白费了,可那些不靠谱的房地产公司早就把东西搬走了,逍遥自在,恒大地产的崩盘,便是这一乱象的典型案例。

到了 2023 年 9 月,许家印落网,然而这时候就算他人身受限,那像黑洞一样深不见底的上万亿债务也找不出办法填平,震荡了整个房地产市场,也让无数购房者对买房这件事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谁也不想辛苦攒了一辈子的钱,最终换来一套烂尾楼,白白浪费自己的血汗,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家终于出手了。

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旨在打击“预售房”乱象,调控高房价,遏制“炒房”投机行为,调低按揭利率、改善土地分配办法、提速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拓宽住房租赁服务。

当下,我国正拼尽全力地整治房地产市场,努力使供应和需求回到平衡的轨道上,目的就是为了让不管是高收入、中等收入还是低收入的人群,都能够实现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

生育率:悬崖边缘的徘徊

从上个世纪末一直到现在,像 “优生优育”这些理念,那是被大家深深认可和接受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生育政策也随之调整,从“二胎”到“三胎”,鼓励生育的力度不断加大。

但令人意外的是,生育意愿却并未随之回升,反而持续低迷,现在很多人对生孩子没兴趣,连结婚都觉得挺奢侈的。

认真剖析根源,经济压力就是个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现今社会,房价居高不下,物价持续上扬,工资却如同被定住了一样纹丝不动,组建家庭、养育子女的成本越来越高,早已不是一句简单的“传宗接代”就能概括的。

据有关报告指出,在中国要是把一个孩子从准妈妈怀孕开始一直培养到大学毕业,一般来讲得花掉68万元,要知道这仅仅是个平均水平,实际上 “穷养” 孩子与 “富养” 孩子之间在花费成本上的差距那可大了去了。

从备孕期间的营养补充、孕期检查到产后的月子中心、婴幼儿奶粉、各种生活用品,再到孩子上学后的择校费、课外班、兴趣培训。

养孩子所需要的费用好似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常常感叹压力巨大,尤其是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一理念,进一步加重了他们在育儿方面的忧虑,经济上的压力也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

为了防止自家孩子被别人甩在后面,家长们那是下了血本,耗费了无数精力去盯着孩子的学业,现今的孩子们,课后的时光差不多都被各类培训、兴趣以及补习的课程挤占得严严实实。

养孩子费用高,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不生或者把生孩子的事情往后拖,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仅为902万,出生率为6.39,再次出现负增长,这份数据让我国人口状况和未来发展形势显得更加严峻。

治标难治本

对于低生育率这个难题,国家可没有袖手旁观,最近陆陆续续推出了一堆政策,像整治高额彩礼现象、降低养娃的各项费用、调整学区房规定,都是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孩子。

但问题是,这些政策效果不太理想,没能有效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这些政策主要是临时应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天价彩礼、学区房等问题固然增加了生育成本,但并非问题的核心,真正压垮年轻人的,是高房价、高物价、低收入、工作压力大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如果不解决这些根本问题,仅仅依靠一些零散的政策,很难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以学区房改革为例,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但也可能导致新的不公平现象出现。

而且,即使取消了学区房,教育竞争的压力依然存在,家长们仍然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

所以说,真想让生育率实实在在地提高,那就得从根源处着手,把年轻人身上背负的经济压力给解决掉,得让他们觉得生孩子、养孩子在经济上不是啥难事,能够轻松应对,也就是做到 “生得起、养得起”。

这需要一系列更加系统、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例如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加大对新生儿父母的税收减免和住房补贴力度等等。

一些人给出建议,说我们不妨仿照曾经超生罚款的方式,推出生育奖励政策,以前是对超生行为进行经济上的处罚,现在倒过来,对于积极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大家生孩子的意愿。

破局之道

破解楼市与生育率的困局,并非易事,这需要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并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塑造一个利于生育的优良环境,必须坚定地秉持 “房住不炒” 的理念,不断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与控制,严格遏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趋势。

只有让更多年轻人买得起房,才能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有信心组建家庭、生育子女,我们要加快推动公租房建设,切实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国家有个规划,在接下来的几年,要提供600万套房子出来,这么做能大大减轻低收入人群的房子负担,让他们在城市里也能安居乐业,进而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

保障房在价格上比周边商品房有着很大的优势,这对那些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讲,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咱们得放宽结婚登记的条件,多给年轻人结婚的机会。

以前结婚,手续挺麻烦,得拿户口本这些文件,挺让年轻人头疼的,而新的政策规定,只需提供身份证即可登记结婚,这无疑简化了结婚手续,也降低了结婚的门槛。

不光是前面说的那些办法,咱们还得再加把劲,多帮帮新生儿的父母们,例如提供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增加托育服务等等。

双向奔赴,共创未来

楼市稳定和生育率提升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稳定的楼市能够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而不断增长的出生人口,又能为楼市提供持续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而,国家必须在 “维持楼市稳定” 与 “促进生育增长” 之间,寻得一个恰当的平衡之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这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生育的环境,让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育得好”。

要把这个目标变为现实,政策力度是重中之重,政策不但要切实实施,而且要有的放矢,得确保政策带来的实惠能让每一个个体都享受到,尤其是那些身处困境、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扭转生育率下滑的趋势,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更有力的政策出台,也期待看到社会各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保孩子”的行动中来。

只有我们全体人员共同付出心血和汗水,才能够开创出一个越发美好的未来,一个洋溢着希望气息、充满蓬勃朝气的未来,楼市与生育,如同两条交织的河流,最终将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瀚海洋。

参考资料

中国网:2024-05-17:央行明确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