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邢台威县撤县设市后市名最大可能改为威州市或天威市研究

规划君何方洪 2024-04-09 15:14:41

河北省地级邢台市下辖的威县,是邢台市东部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邢台市重点支持在十四五期间撤县设市的县,而且威县也在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工作,未来撤县设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由于威县是一个单名县,所以未来撤县设市后取名“威县市”的概率极低,因为我国的单字县除了辉县市和沙县区外,几乎都会更名,甚至连知名度极高的郫县都更名为了郫都区,而不是改为“郫县区”。其实威县这个名字非常威武霸气,可以说只有河北省霸州市敢与之相比较。

根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的研究,未来威县撤县设市后最大可能就是更名为威州市或天威市,因为威县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威州,而威州之名源于北宋时期的天威军。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威县撤县设市时可以考虑更名为威州市或天威市。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威县撤县设市更名为威州市或天威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威县基本情况

邢台市下辖的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和邢台市东部平原,全县下辖12个镇、4个乡、522个行政村、1个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县政府驻洺州镇。威县的国土面积为1012平方公里,全县人口49.6万人,是河北省地级邢台市人口和面积第三大县。

威县历史悠久,相传大禹之父——鲧曾在此筑堤防洪、拯救众生,威县境内现在仍然存有“鲧堤”遗址。西汉后期,汉平帝封宗亲刘如意为广宗王,置广宗国。元朝,威县曾经是威州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州为县,始称威县,名称沿用至今。

威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南党、政、军机关曾经在威县驻扎7年之久,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威县战斗生活过,现存威县存有冀南区委、行署和129师指挥部、冀南报社、冀南书店、宏济医院等革命遗址。

威县人杰地灵,被称为“冀南棉海、 仲夷故里”。威县是中国改革开放先驱之一、广东省委原第一书记任仲夷,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刘杰,四川省委原书记李子元,近现代著名作家、诗人、诗论家王亚平的故乡。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威县发源,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成为邢台人的骄傲和自豪。义和团运动纪念馆位于威县城关。规划面积150亩,距邢台77公里,现有义和广场、纪念馆、赵三多故居、纪念碑、墓地、“义和团议事厅”和部分文物。威县是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拥有威县乱弹、梅花拳、梨花大鼓、十字八方拳、土布纺织技艺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威县曾经地处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曾经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被称为“四不靠两没有”,即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大城市,地下没矿藏、地上没资源。长期一棉独大,工业近乎空白,是远近闻名的“大破穷”县。

统计资料显示,1999-2009十年间,威县全部财政收入一直徘徊在8000万元左右,是当时全省极少数人口过50万、全部财政收入不过亿的县。但是面对这种残酷严峻的现实,从2009年起不服输、不认命的威县开始了逆天改命的历程。在2014年1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威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县级综合改革试点。

现在的威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制造业加工区、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辐射区、冀中南发展战略的核心区,是冀南区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 黄金十字路口。威县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地带,是河北省高速公路枢纽县,大广高速、106国道纵穿南北,青银高速、东吕高速、340国道横贯东西,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邯黄铁路、京港澳高速四周环抱。威县距离石家庄、济南机场各150公里,距离天津港350公里,距离黄骅港300公里,形成了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乘高铁、60分钟坐飞机的交通格局。

威县是2014年被省政府批准的全省唯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坚持打改革牌、走创新路,先后在行政体制、城乡融合、现代农业、园区招商、产业扶持、脱贫攻坚、要素保障等九个方面,持续探索创新,累计实施重大改革事项160余项,多项改革实现历史突破。实施了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威县工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从无到有建成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市级产业园区,正在开发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始终坚持把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县域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生命线”,扶持壮大现有企业,县域经济稳健增长。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建成现代农业“三带三园(经济林果带、蔬菜带、畜禽养殖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君乐宝乳业园区、宏博肉食园区)”。

目前形成10万头奶牛、10万亩梨、10万亩葡萄、10万亩饲草、10万亩瓜菜“5个10万”格局。目前正在依托君乐宝全产业链乳业产业基地,10万亩优质梨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威梨”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着力创建君乐宝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威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关于威县名称的由来

威县本沿用威州之名,威州之名源于北宋时期的天威军。威是天道威严、神威、神奇的威力,所谓天威,是宣示最高威武、雄壮霸气之意。据《井陉县志·地理志》记载,北宋时设天威军。“军”是一种行政机构,与驻军有关,但并非单纯驻军,高于州县或与州县平级,高于县的下辖一县。天威军治所最初设在唐五代时期的天长镇(军),宋朝初期, 天长镇改称为天威军。

宋真宗熙宁八年(1075年),井陉县治迁至天威军。据宋元丰八年(1085年)《大宋成德军天威军石桥记》记载,当时天威军使同时兼任井陉知县。天威军在宋朝时期一直是扼守沟通太行山东西两侧交通的军事要塞。 北宋靖康元年(1125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这年八月宋军在天威军城下与金兵鏖战,金兵攻陷天威军,北宋名将种师闵战死。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将井陉升格为“陉山军”,随即又改称“威州”,威州之名从此出现。威州盖因统治者企图以武振威为名。此时威州并非在今威县地,而在其西北三百余里之遥的今井陉县威州村。

今威县当时为洺水县,属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属威州,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从井陉徙治于洺水县,于是威州之名,始出现在今威县地。元末省洺水县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县,县袭用州名,故名为威县,即为今天的威县的县名之由来。

陈颖川氏云:“考威之初置在井陉,后乃移斥漳(按:实为洺水,误也),为今县。井陉者山之扼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御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威县在王畿干里尽处,正奋武卫之地欤。然必文以治内,武以治外,斯可矣!故日德威惟畏。又日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于是原威。”从此,威县之名称和版图基本确立。

由以上可知,“威”之名源于北宋时期的天威军,天威军治所曾在井陉,金时改称“威州”。元、明时期,威县之地属威州管辖,从公元1252年开始是威州的州治所在地。明朝初期时改称为了威县并一直延续至今。

三、关于将威县撤县设市更名威州市或天威市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威县撤县设市的可行性

威县撤县设市工作最早开始于10年前即2015年左右,因为当时在网络上已经开始有网友在讨论威县撤县设市的事情了。到了2016年的时候,威县启动了撤县设市向社会公开征集撤县设市后设立县级市的名称工作,征集时间为2016年10月25日至11月10日。2020年时,威县的“撤县设市”工作再次正式启动。《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推动宁晋、清河两个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威县、宁晋等县撤县改市。2021年公布的威县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撤县设市任务。

威县的县委十二次党代会就吹响了撤县设市再造一个威县的进军号角。中国共产党邢台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推动宁晋、清河两个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威县、平乡等县撤县设市。威县党委和政府提出来的“1515”总体思路,其中一项就是瞄准撤县设市、再造一个新威县的目标。而且威县政协还组织召开了“威县撤县设市指标分析会”。

2021年威县的县委书记崔耀鹏主持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5年实现撤县设市、再造一个新威县的目标”。2021年12月7日上午,威县的县委书记崔耀鹏主持召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调度会,会议要求《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突出撤县设市,围绕撤县设市这一目标对照测算相关指标,提纲挈领,增强威县城市国土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引领性。

由此可见,威县撤县设市已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际操作阶段,并且基本就是板上钉钉和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即便“十四五”期间无法撤县设市,那么在“十五五”期间也肯定能够撤县设市。

(二)关于威县撤县设市后取名威州市或天威市可行性分析

那么威县撤县设市后究竟应该取什么市名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分析认为,威县设市可供使用的名字主要有几个:天威市、威县市、威州市、井陉市、洺州市、洺水市、威市、威洺市、经城市、宗城市。

根据我国曾经撤县设市的经验来看,我国撤县设市时县变成县级市后,其名字的改变无非有以下几种:一是名字为两字或者两字以上的县直接把“县”改为“市”;二是名字改为古名或者当地有代表性的事物、称谓等;三是单字县名字选择起来则就有一些难度,有的直接在某县后面加“市”字,比如河南省的辉县市,此外最多的则是单字加州字,比如河北省的深县改为深州市。上述几种情况中的第三种,把单字加州字改为“某州”市,如果其在历史上曾经称为“州”,则改名更改得还可以。

作为单字县的威县,撤县设市后继续叫“威县市”的概率比较小,那么根据我国其他单字县撤县设市或设区更名经验来看,威县撤县设市后更名为威州市的概率最大。如果威州市不能实现,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天威市,毕竟威县的威字最早就来源于“天威”。

而排在“威州市”和“天威市”之后的则是“威县市”和“洺州市”,因为单字县在撤县设市时直接把区划通名的“县”改成区划专名的“某县市”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辉县撤县设市后改为辉县市,沙县在撤县设区时改为“沙县区”。威县以“威”为名之前为洺水县,故可以考虑取名为洺州市。威县县城所在地为洺州镇,可以拿来直接作为市名,叫洺州市。

井陉虽然是历史上威县的县名,恢复井陉市也是符合历史依据的,但是现在石家庄市已经有了井陉县,所以根本不可能更名井陉市。而“威市”则概率比较小了,几乎很少有单字市名,目前全国仅有云南省芒市是单字市。

(三)关于将威县更名威州市或天威市的必要性分析

威县撤县设市并更名为威州市或天威市,是将“威”之精神一脉相承的最科学做法,这样既没有丢失威县的“威”字,又传承了天威和威州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进入新时代,威县人“自强、包容、诚信、担当”的威县精神,正是对“威”之传统的发扬光大,威州市或天威市就是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最好体现。

0 阅读:0

规划君何方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