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见到李峰时,他正立于山东舰飞行甲板上。那是舰岛下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位置,却决定着舰载机能否精准滑入预定区域。作为飞行甲板引导员,他正在用肢体语言与钢铁巨舰和海空雄鹰对话。
山东舰舰员李峰接受记者采访。
“工作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我看到舰载机在山东舰上首次着舰。”李峰回忆起那次任务,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
当李峰从航空兵机务岗位通过层层筛选登上航母时,迎接他的是颠覆认知的全新世界。在陆地上的机场,他只需关注战机的机械状态;而在摇晃的航母甲板上,他必须重新学习如何在复杂海况中保持平衡,如何在发动机轰鸣中辨别指令,如何在涌浪造成的甲板起伏瞬间做出决断。他把自己归零为“航母大学”的新生。
真正的蜕变发生在保障舰载机在山东舰上首次着舰训练那次任务中。李峰在请缨上阵前曾有过些许犹豫——他总觉得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甲板风环境下舰载机牵引的微妙技巧,但他的班长拍着他的肩膀说:“记住,引导员的最高境界不是预判战机的轨迹,而是预判自己的心跳。”
那一天,李峰站在自己的战位上,能清晰看见舰载机机身上泛着的冷光。海风拍打着面颊,甲板随着涌浪产生周期性倾斜,这些曾让他夜不能寐的变量,此刻却化作身体记忆的一部分。“当战机降落在甲板的瞬间,我的视线就像焊在舰载机的前起落架上一样。”李峰回忆道,在后续完成转运环节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
这次保障任务让他更加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他知道,当舰载机划破长空时,他的战友或隐于深舱之中忍耐着轮机的轰鸣,或在甲板之下紧盯着可疑的水上水下目标信号。而这些战友终其服役期都可能无缘亲眼见证甲板上的辉煌瞬间。
飞行甲板引导员在工作中。
“我们引导员不过是站在光里的幸运儿。”李峰说这话时,正指导新兵进行转运训练,年轻战士专注的眼神让他想起当年的自己。
当被问及新春有什么愿望,这位老兵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作答:“希望年轻一代能见证更多航母的‘第一次’。”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在甲板上,与那些停机位标识交错重叠,中国航母事业的全新篇章正在这些普通的战位上一笔一划书写。
#新春走军营#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记者贾思宇 张义翔 上官亚欣 史新荣 赵浩然 李刚 刘冠廷
责任编辑:孙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