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无忧渡》开播稳居全网热度榜榜首,力压讨论度极高的炸裂老偶《我的后半生》,以及85花挑大梁的《念无双》,成为在播期间的佼佼者。
而开局接连两起案件的快节奏以及志怪惊悚元素融入带来的尺度,也令人大开眼界。
无论是5个拥有同样一张脸的女子手持利刃杀镜妖,还是猫妖换命,无头尸自行安头重生,都让人后背发凉,惊出一身冷汗。
正片看完,期待预告,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高品质的古装志怪悬疑大剧了。
后“聊斋时代”到来,继《唐朝诡事录》后,《无忧渡》能为中式志怪剧打开多少可能?
捉妖师久宣夜(任嘉伦饰演)与体质特殊,拥有阴阳眼的段半夏(宋祖儿饰演)相遇。
两个同样不被世俗接纳的人,组成cp,一边探案一边捉妖,新奇而又合理。
《无忧渡》不同于以往的古装志怪作品,一开始就要将妖魔鬼怪的可怕面貌呈现出来,而是要通过细节给观众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一个单元故事,先是抛出广平城连续发生的割喉命案,继而又将镜头对准了段半夏兄长迎亲的场面。
而段半夏用自己的阴阳眼看到兄嫂的影子长出了翅膀,惊恐中抬眼看到的却是对方长了一张貌美如花的脸。
一边是段半夏对看到的自我怀疑,一边是观众对兄嫂真实身份的怀疑,不需要太多有关割喉案的线索,依然能让人将案件与兄嫂有一副好嗓子,擅口技联系到一起。
而深夜密林之中,山妖举办婚礼,充满压迫感的高大躯体,以及敬酒意味着延年益寿,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的别无选择,又让人心头一紧。
既能充分共情段半夏看到眼前场景的恐慌,又对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充满好奇。
人与妖的交融以这种巧妙的方式呈现,浓浓的聊斋味溢出屏幕。
单元探案剧的优势在于拥有持续的新鲜感,每一个不同的故事,都会加重观众对剧中世界的探索欲。
沉浸式追剧的体验感,让人得以关注每一个细节,再将细节落实到剧情中,勾勒成完整形状,构建一个带有真实感的中式志怪奇幻世界。
二,脱离表象审判,挖掘内外根源第二个单元案中围绕着镜妖展开,女子想要永葆青春,就要直面镜中的自己,从镜妖处拿到碧玉梨。
但剧集本身更像是一面镜子,借虚幻映照现实。
碧玉梨的故事,看似是讲女子的容貌焦虑,而这一话题恰恰在当代社会也掀起过数次讨论热潮。
但《无忧渡》并没有批判这一现象本身,而是深挖容貌焦虑背后,形成这种普遍情绪的原因。
碧玉梨案中,女子为了驻颜有术,一颗碧玉梨能保一年的青春,季离却贪婪的连续吃下多颗梨子,以至于最终酿成大祸。
对青春的渴望,使其产生容貌焦虑,其本质依旧是人的贪心作祟。
而这些女子之所以产生贪心的情绪,恰恰是因为她们依赖容貌而活,美貌消失也就意味着失去价值,不甘心和现实的生存困境,都让她们不得不选择这样一条路。
《无忧渡》既展现了这些容貌焦虑女子的本心,直面她们的欲望与现实,同时又引出人妖的善恶,无法。用来定义整个群体。
人有善恶,妖有善恶,皆被选择影响。
想要保住青春容颜的季离,被自己的欲望吞噬,她既需要镜妖提供的碧玉梨保住青春,又渴望像普通人一样过平凡生活。
而镜妖对于季离的情感,同样有欲望和贪心,他为季离提供想要的,也希望对方永远相伴。
最终两人的爱恨在镜妖神魂聚散的一刻消失,季离也意识到镜妖带给自己的并非只有痛苦,也有救赎与爱。
案件最终的结局,借季离这一人物,讲出人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做真实自我的论点,再度完成了对现实观众心理以及情感需求的投射。
志怪类型的剧作,主打奇特中式韵味和惊悚感,虚幻多过真实。
但《无忧渡》没有选择这种常规路数,而是用以实写虚的方式,让聊斋的诡谲和浪漫,与生活的人间烟火气融入到一起。
剧集借妖构建了一个奇幻世界,尤其是在镜妖单元案中,进入镜妖世界后,头顶不再是天空,而是变成了一面映着脚下世界的镜子。
但具体的人生活的场景,又是真实的,春夏交际,迎风摆动的翠绿竹叶,宁静夜晚的声声虫鸣,还有阳光洒在院落中形成的斑驳光影,都是对现实实景的再现。
为了强化这种真实感,《无忧渡》没有完全依赖特效制作,而是耗时半年搭建古城,还原古代人真实的生活环境。
有卷云,有雨落,别致院落中层层叠叠的布景,处处都透露着将观众带回古代社会的信心。
在塑造久宣夜捉妖师这一角色时,也强调了其设定中更倾向于人性的一面。
虽然拥有着强大的捉妖技能,但每一次捉妖后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剑匣中藏着的五把剑,有用完之后会让他饿的,也有让他一睡不起的。
对人性特征的把控,同样具备真实感,也增添了角色的可爱立体。
而《无忧渡》在塑造人妖两个世界时,没有刻意去区分之间的不同,而是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人面鸮杀人取喉,但也像人一样渴望真情。而人类的爱情修成正果会举办盛大婚礼,山妖也同样会有类似的仪式。
人与妖的界限被模糊,而剧集与现实世界的差异也同时被弱化,观众也会不自觉地寻找现实生活与剧中人物经历的共同之处。
古装志怪悬疑,也可以像现代剧一样,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原剧改名《劈税之宋祖儿无忧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