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非常有艺术才华,一个是宋徽宗赵佶,一个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擅长书法,一个擅长文学。
一样的是,两人都是“亡国之君”。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关于宋徽宗,我们就不做深度讨论了,我们单单讨论一下李煜这个大才子。
对于李煜如何丢掉江山,毛主席评价了八个字: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李煜不抓政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重视文学,重视僧人,轻视政治李煜本没有远大的目标,他从懂事起,就喜欢琴棋书画,尤其擅长文学。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写出一首美妙的诗词了。
放到现在,这就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大作家,会有无数粉丝。
有人可能要问了,他爹为何不从小培养他成为优秀的治国之君?
真实原因是:没办法培养,因为已经有太子了,太子就是李弘冀。
害怕哥哥李弘冀猜疑,李煜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好一个皇弟”,不参与政治,不进入派别旋涡。不仅如此,李煜还给自己取了几个“号”,比如“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等。
这种情况下,当哥哥的猜忌都很难了。虽说,深宫之内无兄弟,可谁愿意和一个没有野心的弟弟作对?
如果不出意外,李煜的人生就是纵情于山水之间、执迷于琴棋书画了。
但是,在李煜22岁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哥哥李弘冀杀害了叔父李景遂。太子为何要杀叔叔?原因只有一个,李煜的父亲李璟曾经承诺要“兄终弟及”。
眼看父亲年岁越来越大了,李弘冀无法忍受自己的皇位旁落,就把叔叔杀了。
但谁能想到,李弘冀对叔父下狠手了,“老天”来报仇了。
就在同一年(公元959年),李弘冀抱病而亡。这一年,北宋还未建立,北方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病逝,年幼的儿子柴宗训继位。
李弘冀死了,李煜被立为太子了。
就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陪伴父亲两年,父亲于公元961年病逝,李煜就此继位。
李煜当了皇帝后,蠢举动就来了。
他用钱招募大量的僧人。
这是要干什么?他信佛,希望从僧人那里得到人生的真谛,获得人生的意义。人数最多时,金陵的僧人高达万人。一度,僧人犯法,都不依法制裁。
一个皇帝,醉心于佛法,自然无法带领一个国家迈向辉煌。
重要的是,北宋赵家听说了李煜的癖好后,选择了一个懂佛法且能言善辩的少年去了南唐地界。李煜被一顿忽悠,把这小子当成了“真佛出世”。
在和北宋派来的少年多次聊天后,李煜被其打动,沉溺于佛法,很少重视现实中的治国安邦和守卫。
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没想到是北宋的计策。李煜好糊涂啊!
李煜这个不懂政治的人,醉心于佛法,忽视了政治,终究按下了丢掉国家的按钮。
2、不懂军事,不用良将,不懂政治李煜诗词功夫一流,但其他就一般了。
李煜在位期间,不懂战略,不懂军事,更不懂任用良将。
李煜的父皇在世时,曾经割了一些地给北宋,暂时保全了南唐。
到李煜在位前期,一度出现了良好的机会,南都留守林仁肇说:陛下,我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
为了让计划顺利进行,林仁肇还找到了出兵的理由:
假装起兵是反叛的,让北宋朝廷不会加罪于南唐。如此,责任就不在李煜了。起兵如果成功了,南唐坐享其成,如果失败了,就杀林全家。
这个计划很好,可是,李煜压根就不敢用,深怕引起北宋的怒火。
李煜的意识里,我认怂了,你总不能打我吧!地也割过了,我又不惹事,希望不要找我的事。
这就是妇孺之见,如果不担任一国之君则罢了,一旦上了位置就得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强者的卧榻之侧,是不容他人酣睡的。
李煜如此认知,带领南唐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李煜不敢和北宋对抗也就罢了,连隔壁的吴越国也不敢动。按理来说,北宋在北方跑马圈地,李煜可以在南方扩大版图,李煜不敢。
南唐的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李煜说道:“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
卢巡检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大意也和林仁肇一样,假装起兵反叛,成功了,吴越就归南唐,失败了和南唐也没有关系。
但是,李煜拒绝了。
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惹北宋不高兴。
一切说明,李煜不懂得政治,没有雄心和抱负,也对守住国土抱有疑虑,在他看来,他所能做的就是认怂装乖,希望能躲过一劫。
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南汉后,李煜害怕极了,上表给宋太祖:我认怂称臣了,以后,我就是归属于北宋的“江南国主”,我下的命令不称“诏”,称为“教”,我南唐的朝廷行政机构从“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这是一怂到底了。
可是,一味的怂,并不会让对手尊重你,这是缺乏政治能力的表现。
3、没有心机,不会玩政治游戏,最终被毒死李煜的结果,从他担任皇帝之初就决定了,他不喜欢刀剑相向,那结果就只有投降这条路。
公元975年,北宋全面进攻南唐,不得已,李煜投降了。
李煜投降后,为了长治久安,赵匡胤把李煜和小周后都“请”到了开封。
看赵匡胤玩的,这才是政治家的表现,根本不给李煜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开封,李煜过起了和刘禅一样的“美好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赵匡胤就病逝了。
接替赵匡胤的是赵光义。从能力和眼界来看,赵光义完全赶不上自己的哥哥赵匡胤。但整人方面,赵光义还是有一套的。
赵光义看上了小周后,每每打出太后想见小周后的名义,将小周后召到皇宫,这一留就是好多天。
小周后每次从宫中回来,都要向李煜哭诉。
此时,李煜并不是隐忍,而是直抒胸臆。鉴于他的本事,他又做不出“一怒为红颜”的举动,只能长吁短叹,或者将悲凉和屈辱写入诗文中。
这段生活,李煜过得很悲催,但诗文质量非常高。
李煜带着绿帽子谨慎前行,以为可以苟活,但谁曾想,赵光义终究是对他下了毒手,用毒酒毒死了李煜。那一年是公元978年8月13,正是李煜42岁的生日。那一天,李煜写出了千古名词《虞美人》......
可怜啊!
1957年4月10日,毛主席同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谈话时,毛泽东批评“书生办报”说:“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是啊,李煜担任南唐皇帝,是放错了位置,他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更无法担任扭转乾坤的一把手,他就是个词人,这才是他应该在的位置。
可是,太子死的时候,他是老李家最大的那个孩子,躲都躲不过啊!
古语有云: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此话诚不欺我!
说白了,皇帝也是个职业,李煜当皇帝,就是入错行了,不懂政治,还要做皇帝,他不亡国谁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