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悉尼大学的一封群发邮件在留学生圈炸开了锅:因2025年第二学期硕士招生超额,校方单方面撤销部分已发放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
这已经不是悉尼大学首次"翻船"——今年1月,该校就以"政府国际生配额限制"为由,对2025年第一学期的申请者下过"砍单令"。

社交媒体上,被撤offer的学生们愤怒晒出邮件截图。有申请者控诉:"语言成绩已达标,签证尚在办理中就被撤offer,悉尼大学把录取当儿戏吗?"
更令学生心寒的是,校方在offer中预埋的"霸王条款":
"若录取名额满员或需遵守法规,学校有权随时撤销录取,无需承担责任。"
这种"免责式"操作,将招生超额的风险完全转嫁给学生。有留学顾问透露,悉尼大学常年采取"海发有条件offer"策略,待学生满足条件后再以名额不足为由"砍单",堪称留学界的"期货式录取"。
01
悉尼大学的"砍单"并非孤例。近两年,随着QS排名飙升(澳洲9校进入前100),澳洲高校申请量暴涨,而政府却突然收紧国际生政策,导致招生系统濒临崩溃:
墨尔本大学:牙科外科专业超额录取后,强制部分学生延期一年入学,学生需自行承担时间成本。
曼彻斯特大学:2024年MPH专业突降缩招令,对已获offer者追加成绩要求,部分双非学生因"学术资质不符"被刷。
英国高校同样深陷"超发-撤回"怪圈。某留学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英国TOP30高校offer撤销率同比上升42%,主因是校方误判申请趋势,导致实际接受率远超预期。
02
面对高校的"毁约"操作,申请者需启动三级防御策略:
1. 动态监控+主动出击
72小时黄金期:收到offer后,立即确认接受并缴纳留位费(如有)。
设置日历提醒:标注所有材料提交截止日(包括语言成绩、签证等),避免因疏忽错过DDL。
主动邮件轰炸:若遇审核延迟,每周发邮件催促招生办,附上材料追踪编号。
2. 写申诉信:从"已读不回"到"起死回生"
3. 备用方案:Plan B要趁早
滚动录取院校:关注USYD、UNSW等澳洲高校"Waitlist补录"机会
春季入学项目:申请英国部分高校的January Intake
保底院校加申:利用已有材料投递QS50-100院校的相似专业
03
当高校招生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申请者的风险指数呈几何级上升。
专家建议:
多元化申请:英澳+新加坡+中国香港组合投递
动态调整策略:根据申请进度实时补申保底院校
法律武器:若校方存在明显违约(如无任何理由撤offer),可寻求留学律师协助
在这个offer比股票还刺激的时代,申请者既要保持冲刺TOP校的锐气,也要修炼"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韧性。毕竟,留学这场马拉松的终点,不只是一纸录取通知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