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4集《乌云之上》,才发现明星过气是有原因的,根本带不动

灵能说娱乐 2025-04-08 08:46:48

《乌云之上》这部号称"悬疑天花板"的年度大剧,硬是把缉毒警匪剧拍成了《甄嬛传》番外。罗晋饰演的刑警队长查案时,掏证物的动作比嬛嬛掏欢宜香还优雅;

李小冉的哭戏仿佛复制粘贴《庆余年》长公主,连眼药水滴落的弧度都精准复刻。最绝的是孙俪,把卧底女警演成了《安家》房似锦2.0版,被毒贩拿枪指头时还在用房产中介式微笑说台词!

某影视公司宣发总监向笔者爆料:"剧组盒饭预算比道具组多三倍,主演房车每天光鲜切果盘就要消耗20斤车厘子。"

更离谱的是,在抓捕戏拍摄现场,群众演员都穿着防弹背心在40℃烈日下候场,主演却要求空调车必须保持22℃恒温,理由是"温度过高会导致微表情失控"。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影视市场生存报告》显示:2023年头部演员日均工作时长骤降至3.8小时,较2019年缩水62%。

而横店群演的平均工作时长却暴涨至14小时,形成了诡异的"娱乐圈倒金字塔"。某编剧在匿名论坛吐槽:"现在给老牌明星改剧本,要比哄幼儿园小朋友还讲究话术。"

当#乌云之上 摆烂式演技#词条屠榜热搜时,抖音00后观众的反讽二创已成现象级传播。00后UP主"刑侦小柯南"用AI换脸技术,把主角们的面瘫表演替换成《狂飙》张颂文的微表情,单个视频点赞破300万。

B站知名影评人"切片侦探"毒舌点评:"看着这些老戏骨们用AI式瞪眼演戏,我奶奶的老年机智能语音都比他们有感情!"

笔者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剧组通告单,揭开了这场灾难的冰山一角。3月15日通告显示:当天计划拍摄6场重头戏,实际完成量却为零。

原因竟是主演团队集体要求修改"有损形象"的泥地追凶戏,服装组连夜赶制出带空气净化系统的"战损西装"。现场场记在朋友圈抱怨:"他们擦破点皮的紧张程度,比我老婆生孩子还夸张!"

更值得玩味的是,该剧制作方在招商会上吹嘘的"电影级投资",实则暗藏猫腻。知情人透露,总投资的60%用于支付明星片酬,特效预算被压缩到不足3%。

对比同期小成本黑马剧《消失的十一层》就能发现,人家用800万拍出电影质感的秘诀,是全员启用片酬不及顶流零头的新生代演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刚在《今日影评》中犀利指出:"某些明星的过气不是市场抛弃,而是自我放逐。"

他晒出一组震撼对比数据:某85花顶流近三年台词功底测评成绩持续下滑,气息控制得分从82分暴跌至47分,而横店群演培训班的同期学员平均分却从55分跃升至68分。

在这股行业寒潮中,也有成功突围的正面案例。凭《漫长的季节》翻红的秦昊,被曝在拍摄期间每天提前2小时到现场走位。

更让年轻演员汗颜的是,这位戛纳常客竟然报名参加了中戏的台词进修班,结业考试时与00后学生同场竞技,硬是考出了全班第三的成绩。

这场看似娱乐八卦的翻车事件,实则撕开了影视行业最后的体面。当"数字小姐"遇上AI换脸技术,当"替身文学"碰上短视频二创。

老牌明星们躺在功劳簿上摆烂的好日子正在进入倒计时。就像编剧汪海林在微博说的:"现在不是观衆需要明星,是明星需要证明自己还能被需要。"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5月最新发布的"演技考核白名单制度"已开始试运行。这项被业内称为"演技照妖镜"的新政,要求主演必须通过无实物表演、即兴反应等六项专业测试方可进组。

已有三个大IP剧组因主演考核不合格临时换角,某古偶男神在即兴哭戏测试中因挤不出眼泪,当场被00后女配用洋葱熏哭的骚操作反杀。

当我们吃着瓜嘲笑"过气明星"时,或许也该放下放大镜看看行业暗角。中国传媒大学最新调研显示:72%的观众判断演员演技的依据是短视频切片,而非完整作品。

就像老戏骨王劲松说的:"现在评价演员就像在菜市场挑西瓜,大家只管拍两下听个响,没人关心藤蔓怎么生长。"在这个全民审判的时代,或许我们该给努力转型的人留条活路,毕竟谁的人生还没个水逆期呢?

《乌云之上》的惨败,恰似给娱乐圈敲响的丧钟。当00后观众开始用二创视频反向教明星演戏,当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演技审判庭。

那些躺在房车里数片酬的老牌明星们是时候该醒醒了。毕竟在这个AI都能拿影帝的年代,观众真正想看的,不过是活人能演出活人样儿罢了。

0 阅读:32

灵能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