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复读12年却不去念大学,他这是啃老到底吗?

無名可取 2021-05-15 15:19:19

距离2021年高考只剩不到一个月了,高三的学子们都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刻,但是学习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成的。

有些人紧张,是怕自己表现不够完美,有些人紧张,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好。世间事总有些事情是公平的,努力就是最好的一种体现,起码努力和不努力在成绩上是立见高下的。

 

有很多考生已经不是第一次踏上考场了,很多地方,复读生才是高考成绩高分的主力军,多学一年还是很有用的,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实力,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这是每个学子的梦想,更是他们父母的希望。

可是有些人仿佛对高考着了魔。

唐尚珺,原本是广西防城港市的一个农村孩子,1989年出生的他,现在已经32岁了,他的同学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多年了,读博士的都快要毕业了,可是他还是在高考的考场上慢慢磨。

 

他傻吗,那当然不是。那他家里有矿,可以让他肆意挥霍吗,那当然也不是。

他昔日的同学为他拍了一部纪录片叫《高十》,在影片中他家里现在还是光线昏暗的小屋,外墙墙壁斑驳,连石灰粉都没有。

母亲头发已经花白,穿着草鞋走在村里的土路上,还在努力的生活着。

那他到底是为什么有这种执拗的坚持呢?我觉得是对贫穷的畏惧吧。

他以前成绩并不好,2009年20岁的他第一次高考连线都没上,只能去读一个不入流的技校,父母其实是同意他去读技校的,能够学一门手艺,起码以后的生活有依靠。

可是唐尚珺不愿意,他有三个姐姐,他看着她们因为没有读书的机会,一辈子就这么被困在这小窝窝里,没有出头之日。

他一定要靠读书出人头地。

 

其实这是好事,有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值得敬佩,可是他却钻入了牛角尖。

他瞒着父母从南宁技校退了学,跑到了钦州去复读,可是不知情的父母正埋头在甘蔗地里给他赚学费。

复读第一年,唐尚珺终于是达到了三本线的成绩,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目标。

复读第二年,过了二本线。

复读第五年,也就是2014年,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参加高考了,也是这一年他的同学找到他,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这年他终于是有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他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了,这已经是很好的学校了,如果他能从这里毕业,以他这种执着,以后的生活也不会差。

 

可是他还是不满意,为了安慰父母他谎称自己毕业后找了份普通工作,工资不高现在先积累经验,还给父母带了些礼品。

2015年他被吉林大学录取,同样不满意。

2016年,他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了,这一次他还是心有不甘,可是学校的老师都在劝他,中国政法大学已经很好了,名校之间,差别并没有那么大。

一次次的复读,父母都已经渐渐老去了。

在众人的劝说下,他终于被说服了,带着录取通知书回家告诉了父母真相,父母没有怪他,他并不是在为非作歹,有理想是好事。

他去了大学报到,还和父母一起在北京逛了逛,留下了合影。

本以为他终于能够有了安放志向的地方,没想到父亲被查出来得了癌症。

 

为了给父亲筹钱治病,他再一次回到了高中,又开始了复读。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筹钱要回高中,还有他这么多年复读的钱是哪里来的?

其实他的高中复读是有补贴的,每个月会有400块钱的生活费,而且他现在成绩比较好,每年高考都可以拿到两万块钱的奖金。

他就是为了这些补贴和奖金,又回到了高三。

2018年,他的父亲因病离世,走了。

2019年,他重回考场,考出了646分的成绩。

他说,自己的目标是中国科技大学。

 

年年有高三,次次有高考,人可以每年都是高三,可是年纪不是每年都是十八岁。

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能够有学历有知识可以改变生活,或者是维持生活,而不是为了毕业证上的学校的名字。

希望像唐尚珺这样的学子能够想明白,生活不是只有学历,不是只有学校。

0 阅读:532
评论列表

無名可取

简介:分享精彩趣闻乐事,欢迎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