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皇后之礼下葬的公主,生前受尽宠爱,死后皇帝下令:让驸马陪葬

木艺人的历史 2024-11-06 16:08:59

《以皇后之礼下葬的公主,生前受尽宠爱,死后皇帝下令:让驸马陪葬》

引言:

长安城的冬日,寒风凛冽。唐高宗李治端坐在金銮殿上,面色阴沉如铁。殿下跪着的驸马韦正矩瑟瑟发抖,额头的冷汗如雨下落。"朕要灭你九族!要你们全都去给朕的妹妹陪葬!"高宗的怒吼声在大殿上回荡。众人心知肚明,这位向来以仁德著称的皇帝为何会暴怒至此。新城公主,这位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备受宠爱的公主,为何会在三十岁的花样年华香消玉殒?为何高宗会下令以皇后之礼厚葬,甚至要让驸马全族陪葬?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惊人的隐情?

一、公主的金枝玉叶时代

贞观十六年的长安城,细雨绵绵。皇宫深处传来一阵婴儿啼哭声,这是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下的最后一个女儿。这个降生在雨季的小公主,注定要经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当时的长孙皇后已是周身疲惫,难以为继。这位贤内助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相伴二十余载,为大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命运弄人,在生下这个小女儿后不久,长孙皇后便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六岁。

李世民对这个小女儿格外怜惜,因为她是长孙皇后留给自己的最后一件礼物。每当看到女儿的笑容,李世民总能从中找到长孙皇后的影子。于是,这位叱咤风云的帝王对小女儿疼爱有加,连朝中大臣都看在眼里,私下议论纷纷。

贞观年间的一个早朝,群臣正在讨论边境战事,突然殿外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只见这位年幼的公主蹦蹦跳跳地跑进大殿,直接扑进了李世民的怀里。群臣见状,无不低头避让。但李世民不仅没有责备,反而笑着将女儿抱起,轻声细语地哄着。

八岁那年,一场特殊的朝会让这位小公主的命运出现了转折。李世民当众宣布,要册封她为衡山郡公主。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当时的礼部尚书萧詧立即出列进谏:"陛下,历来名山大川不可为封号,更何况公主年幼,尚未及笄......"

李世民挥手打断了萧詧的话:"此事朕已决定。"说罢,便下诏册封。史书记载,这在唐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李世民还破例为年幼的女儿增加封地,赐予丰厚的俸禄。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公主们通常要等到出嫁时才能得到自己的封地。

衡山郡公主的册封大典异常隆重。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各国使节纷纷前来朝贺。李世民更是命人在朱雀门外搭建高台,让百姓们也能一睹公主的风采。这一天,年幼的公主身着紫绡锦衣,头戴金步摇,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了父皇的册封。

然而,这份独特的宠爱也为她带来了非议。朝中大臣私下议论,说皇上太过偏心,有失公允。但李世民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每逢节庆,必定要为小女儿举办盛大的宴会;每到佳节,必定要亲自挑选最好的礼物赠予她。

就这样,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在皇宫中长大。她有着母亲长孙皇后的端庄优雅,又继承了父亲李世民的聪慧机敏。在她的少女时代,长安城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欲知太宗圣心,但看衡山公主便知。"

这般荣宠,这般风光,谁能想到日后会是怎样的结局?这位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主,最终却要在三十岁的年华凄凉离世。而她的第二任驸马韦正矩,又是如何辜负了这份皇恩?

二、两段婚姻的命运转折

贞观十七年的一个春日,长安城内传来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年仅九岁的衡山郡公主要出嫁了。这位未来的驸马不是别人,正是当朝重臣魏征的儿子魏书玉。

这天,李世民带着年幼的公主前往魏府探望重病的魏征。魏征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床榻上气若游丝。李世民站在床前,突然拉过女儿的手,对魏征说:"爱卿,这便是你未来的儿媳。"话音刚落,满屋皆惊。

然而这场看似完美的婚约并未能够成真。仅仅一日之后,魏征便撒手人寰。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就在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在追查过程中,朝廷发现两名魏征引荐的大臣竟在其中牵连。

李世民震怒,立即下令取消了这门婚事。一场政治风波,让年幼的公主失去了她的第一个未婚夫。从此以后,"魏府婚约"成了长安城中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

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已经十五岁的公主终于等来了她的第一段正式婚姻。这一次,李世民选中的人选是长孙家的俊才长孙诠。这是一门完美的姻缘:长孙家是关陇贵族,与皇室渊源深厚;长孙诠本人更是才学出众,年纪轻轻就已经在朝中任职。

婚礼筹备得极为隆重,六礼俱全。然而在婚礼进行到一半时,变故再次发生。李世民突发重病,驾崩于大明宫。原本喜庆的婚礼不得不改为素白,新娘的凤冠霞帔也换成了素服。

所幸的是,这段迟到的婚姻却格外甜美。长孙诠待公主体贴入微,两人在府中常常以琴瑟和鸣。据说有一次,长孙诠生病卧床,公主亲自煎药侍奉,三天三夜不曾合眼。这段佳话一时传遍长安城,连新任皇帝李治听闻后也连声称赞。

然而好景不长。显庆年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长安城。长孙无忌因反对武则天被诬告谋反,长孙家族顷刻间分崩离析。作为长孙家族的重要成员,长孙诠被流放岭南。在前往岭南的路上,长孙诠遭遇劫匪,不幸遇害。

噩耗传来的那天,整个长安城都为之震动。年轻的公主在短短七年之内,就从一个幸福的新娘变成了孤苦的寡妇。有宫人回忆说,那段日子里经常能看到公主独自在花园里徘徊,眼中含着泪水。

几个月后,在武则天的极力促成下,公主被指配给了一个名叫韦正矩的男子。这个韦正矩的出身实在普通,他的父亲韦庆嗣不过是李建成手下的一个管事。这样的门第,与公主实在是不相称。但武则天坚持这门亲事,说是要为公主寻个安稳归宿。

就这样,公主开始了她的第二段婚姻。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本该给公主带来新生活的婚姻,却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出身低微的驸马,究竟是如何虐待这位曾经备受宠爱的公主?而这段婚姻,又为何会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结束?

三、韦府生活中的隐秘

永淳二年的长安城,韦府深宅大院内,一场惊心动魄的家宴正在上演。当时的韦正矩已经官至朝散大夫,按理说这样的身份地位足以让他满足。然而这一天,他当着满座宾客的面,竟然对新城公主大打出手。

据当时在场的一位姓刘的女使回忆:"那日驸马又饮了许多酒,公主只是说了一句'少饮些',驸马就勃然大怒,抓起酒壶就往公主身上砸去。"这样的场面,在韦府并非个例。

从嫁入韦府的第一天起,新城公主就感受到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待遇。韦府的下人们私下议论,说这位驸马爷在朝廷里难有作为,便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公主身上。每当他在朝中受了气,回府后必定要对公主拳脚相向。

一位曾在韦府当差的老仆透露,韦正矩不仅对公主施暴,还经常与府中的女婢有不当行为。更过分的是,他常常故意在公主面前与这些女婢亲昵,以此来羞辱公主的尊严。

在韦府中,还流传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有一次,公主的贴身婢女小蘭偷偷去找宫中的老嬷嬷求助,说公主已经连续三天被锁在偏房里,不给饭食。老嬷嬷急忙去找当值的太监报信,但最终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因为公主始终不愿意将这些事情告知皇帝。

宫中的老人都说,公主从小性格倔强,有着与生俱来的骨气。即便在韦府饱受欺凌,她也不愿低头求助。每当宫中派人来探望,她总是强颜欢笑,说一切安好。但她日渐消瘦的身形,却暴露了生活的真相。

永淳二年冬天,一场风波再次震动了韦府。当时韦正矩宴请宾客,席间有人提起公主的前夫长孙诠。韦正矩立刻大发雷霆,当场掀翻了案几,还将公主推倒在地。据说那次之后,公主的身体就每况愈下。

更令人愤慨的是,韦府的下人们非但不同情公主,反而变本加厉地欺辱她。他们私下嘲笑公主已经失宠,连最基本的生活起居都疏于照料。有一次,公主病重发热,竟无人送水送药,还是隔壁王府听闻后派人相助。

宫中的太监们私下传言,说韦正矩胆敢如此行事,是因为得到了某位重要人物的暗中支持。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位身份尊贵的公主?而公主又为何始终保持沉默?

就这样,公主在韦府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她曾经的荣华富贵,在这里变成了无尽的折磨。据说在她弥留之际,还能听到院子里韦正矩与女婢们的嬉笑声。这样的凄凉境遇,与她当年在宫中的荣宠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而这一切,终于在她去世后被揭露出来,也引发了高宗李治前所未有的雷霆之怒。

四、武则天的态度

在这场宫廷悲剧中,武则天扮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表面上,她是皇后,是新城公主的嫂子,理应关心照顾这位小姑子。然而,从她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事实却恰恰相反。

据《朝野佥载》记载,武则天刚入宫时,新城公主曾多次当众表现出对她的不屑。一次宫宴上,武则天规规矩矩向公主行礼,公主却故意避开,转身与其他妃嫔说笑。这一幕,被武则天牢牢记在心里。

当新城公主的第一任丈夫长孙诠被流放时,宫中传出一个细节:武则天曾向高宗进言,说长孙家族必定会牵连公主,不如早做打算。这看似为公主着想的建议,实则是在火上浇油。果然,长孙诠很快就在流放途中遇害。

更令人玩味的是韦正矩的人选。按照唐朝的制度,皇室女眷的婚事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但韦正矩的出身明显配不上公主的身份,偏偏武则天极力推荐。宫中老人私下议论,说这是武则天故意为之,就是要让这位骄傲的公主尝尝嫁给下等人的滋味。

永徽年间的一天,宫中设宴,武则天破例让韦正矩入宫陪席。席间,韦正矩喝得醉醺醺的,说出了许多不敬之言。在场的大臣们都为之侧目,唯独武则天笑而不语,甚至还多次为韦正矩斟酒。从那以后,韦正矩在府中更加放肆。

更有意思的是,每当宫中派人去韦府探望公主,武则天总会事先得到消息。韦正矩便会装模作样地摆出一副恩爱夫妻的样子。一位老太监回忆说:"那些天韦府上下都笑脸相迎,好像变了个样子。但等探访的人一走,又恢复原样了。"

在公主生病期间,宫中曾多次传出她受虐待的消息。按理说,作为皇后,武则天完全可以派人调查处理。但她始终袖手旁观,甚至还在高宗面前替韦正矩说好话,说他是个懂得持家的好驸马。

有一次,公主的贴身宫女跪在武则天面前,哭诉韦府的种种不堪。武则天只说了一句话:"这是她自己选的路。"就此打发了宫女。这句话后来在宫中传开,人人都明白了武则天的态度。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公主去世后的场景。当高宗震怒,要诛杀韦正矩全族时,武则天突然站出来求情。她说:"韦氏一门虽有过错,但也是朝廷命官,不可轻易处置。"这番话,与她平日的雷厉风行判若两人。

这种种迹象表明,武则天对新城公主的不满,早已超出了单纯的个人恩怨。她借韦正矩之手,不动声色地削弱了这位公主的政治影响力。而公主的悲剧,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权力斗争的残酷。这样的局面,又将如何影响高宗最后的处置决定?

五、死后的荣宠与真相

永淳二年的那个寒冬,新城公主的死讯震动了整个长安城。高宗李治在得知妹妹死讯的第一时刻,立即派出禁军将韦府团团围住。韦正矩被押解入宫,在金銮殿上跪了整整一天一夜。

此时,一个个令人震惊的真相陆续浮出水面。宫中派去调查的太监带回了大量证词。一位名叫小满的婢女作证说,公主死前三天就被关在冷室里,连口热汤都没喝上。另一位老仆则指证,韦正矩在公主病重期间,还在与歌姬饮酒作乐。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公主临终前,韦府上下竟无一人守在床前。据说那天韦正矩正在前院赏梅,听闻公主去世的消息,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总算解脱了。"这句话被一个小厮听见,后来报告给了宫里。

高宗在听完这些证词后,当即下令将韦正矩收监。同时,他破例颁布诏书,要以皇后之礼安葬新城公主。这在唐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按照制度,即便是最受宠的公主,丧葬规格也不能超过郡主级别。

葬礼筹备期间,朝廷上下都被高宗的一系列决定震惊了。首先,他命令在公主陵墓中修建双层地宫,规格与长孙皇后的陵寝相当。其次,陪葬品的数量和等级都超出了常规标准。光是明器就装满了十六口大箱,比一般王妃的陪葬品还要丰厚。

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韦正矩的处置。在武则天的几次求情下,高宗没有直接处死他,而是用了一个更具讽刺意味的方式:命令韦正矩活着陪葬。这个决定一出,满朝震惊。有大臣提出这有违祖制,但高宗只说了一句:"此乃私恨,不论公道。"

陵墓建好后,高宗又下令将墓中侍女壁画的面部全部刮去。据工匠回忆,刮去的不仅是面部,连同眼睛也要刮得一点不剩。这个特殊的要求背后,折射出高宗对那些见死不救的韦府下人的愤怒。

公主下葬那天,长安城飘起了雪。高宗命令在通往陵园的路上铺满白布,让灵车走过时不至于颠簸。陪葬品中,有一面铜镜特别引人注目。那是当年长孙皇后留给公主的遗物,上面刻着"永保安康"四个字。这面镜子,见证了公主一生的荣辱沉浮。

随着高宗的一声令下,韦正矩被推入了陪葬墓室。据说在墓门被封之前,他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惨叫。而此时,武则天就站在高宗身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新城公主的陵墓后来被称为"双魂墓"。在后世的记载中,这座陵墓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公主极尽哀荣的见证,也是一段宫廷隐秘的保密者。陵墓中,沉睡着一位公主和一个始终未能安息的驸马,而这座墓,也永远封存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