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艰苦而漫长抗战,终于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战争的创伤尚未痊愈,到处满目疮痍,许多人依旧是衣衫褴褛,在街头巷尾艰难求生,呈现出了一种复杂而多变的画面。
1945年8月,在重庆街头庆祝胜利的蒋介石
那么,抗战胜利后的旧社会,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同去探寻那段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1945年,一个渔民家的孩子,正在码头边狂吃大闸蟹。
在旧社会,粮食和肉类才是首选,像螃蟹这种东西,如果肚里没油水,只会越吃越饿,还有野生大黄鱼,也是旧社会渔民主要食物。
那时候,只有富绅大户,才吃得起的饲养东西,比如牛羊肉和家禽。
△1945年的桂林郊外,国军一队辎重兵正准备进城。
他们穿的都是草鞋,军服也是五花八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属于地方杂牌军,领到的补给,往往缺斤少两。
△辎重兵里的一个小马夫,年纪小得让人心疼。
△1946年的重庆白帝城,人们正围在江边洗衣服,当时没有自来水,就是寒风腊月,人们也只能在户外洗衣服。
△1946年,兰州城外的一对兄弟,两人衣衫褴褛,眼神空洞且迷茫。旧社会的苦难,一看便知。
△一位母亲和她的五个孩子
△1946年的杂耍摊,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学徒,正在表演高难度动作,周围也没保护措施,看着让人揪心。
△1946年南方的稻田,全靠耕牛和人力播种,又累又慢。
即便是丰年,水稻亩产只有150公斤左右,再去掉给地主交的租,剩下的只是勉强糊口。
灾年更不用想,只能全家跑路逃荒。
△除了饿肚子,还会被抓壮丁,为了防止偷偷溜走,壮丁们被铁链锁成了一串。
△抓壮丁的手续,三丁抽一
△1946年的农居,只是在山坡上挖了个洞,看起来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
△房屋内的情景,真正的家徒四壁,天花板被烟熏的黢黑
△1947年,长江上的运输船队,还都是古老的帆船。
△1947年,巫江边的纤夫,为了一份微薄收入,拉着纤绳拼命前进。
△杭州城里的乞丐,正靠住婚纱店休息,富闲与艰辛,在这一刻形成了鲜明对比
△1948年的上海米店,人们正在争先恐后的抢购大米。
当时金圆券贬值速度极快,60亿元金圆券,上午能买1两大米,到了下午,就只能买20粒大米了。
因此人们拿到金圆券,买东西的速度稍慢,就会变成废纸。
△1948年11月的青岛,人们正在寒风中排队领救济粮,从他们瑟瑟发抖的动作,和破旧的衣着,就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水平
△一对领完救济粮的母女,她们连碗都不够,只能用洗脸盆吃饭。
由于吃了上顿没下顿,两人的眼神都显得很迷茫。
△一名妇女挑着担子,从战争的废墟旁走过,同样是疲惫又迷茫。
△1948年12月的徐州火车站,国军溃兵裹挟着一部分城里的居民,千方百计爬上火车南逃。
△南京城的紫金山和玄武湖,由于没有开发和建设,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只有一艘渔船在游荡,远远无法和如今的繁华相比。
通过以上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抗战胜利后,普通百姓的生活,依旧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直到49年后,才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0年代的学生
因此,我们不仅要铭记那段历史,更要珍惜眼前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