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看我们内容的朋友,有没有接触过“谷子”?
如果你不知道谷子是啥的话,拿我这个外人的眼光来看:就是个压印的徽章,技术含量不大,贵在版权和颜值,而不在工艺和材料上。
我知道今年谷子很火,很多商圈因为谷子店,重新唤醒了生机。周末回了趟昆明的我,发现谷子店的覆盖率非常之夸张,尤其是学校附近,放学的一瞬间,谷子店直接爆满,不对,不是谷子店,严格意义说是文具店,只是大家都去看谷子和买谷子罢了。
除了谷子外,卡片也摆在了文具店最为显眼的地方,小马宝莉站稳了C位。关注XCin久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卡片上面的投入不小,但是我心里清楚,卡片没有任何【有用】的地方,除了拆到隐藏款获取的情绪价值,以及收集,整理过程带来的充实感外,其它方面,卡片没有任何意义。它更像是【欧气PK】的附属品,没有额外的使用价值。
小时候我们买的玩具,什么悠悠球,四驱车,可动人偶等等,他们都是有【可玩性】的,即使是卡片,也有竞技类,对决类的卡片,它们也属于有【可玩性】的产品,但是谷子,收藏性质的卡片,在我粗暴的看来,都属于【没用】的东西。
我妹妹今年初二,回去陪她的这几天,咔咔买了几千块的谷子和谷子周边,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市场上有为谷子专门设计的书包,还可以给谷子“穿衣服”。算是开眼界了。
买着买着我也好奇,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多钱和精力,在这些【没用】的东西身上呢?
原因其一,前面也提到了,情绪价值。其二,根据妹妹的描述,这样的消费潮,多少带一点跟风效应。因为身边的同学都玩,自己也就慢慢入局了。
不过底层逻辑,在我看来,之所以我和妹妹会购置这么多【没用】的东西,是因为【有用】的东西,我们已经充裕了,没那么需要了。
我们不用为晚饭能不能吃上而担忧,也不用担心有没有地方住,有没有衣服穿等等问题,在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层面的需求,便成了【无用】商品涌入的契机。
拿球鞋举例:
当我们对性能鞋的需求已经彻底得到满足,我们还会考虑再购置球鞋吗?
几双内场鞋能服务我一两年,外场鞋也有几双性能不错的轮换着穿,能打的鞋绰绰有余,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买球鞋呢?
性能逐渐得到满足后,我们会在乎什么?
首先,颜值。
我们会更想要好看的球鞋,哪怕是性能不够极致,但颜值足够出彩的球鞋,是我们会考虑的。
其次,故事。
这里的故事,包含品牌包装的科技噱头,为科技买单的产品,也包含球星,故事包装的加成。比如谁穿着什么鞋隔扣了谁,谁穿了什么鞋完成了黑8,谁穿了什么鞋夺冠等等。
同样的,有故事的球鞋,它不一定要有特别逆天的性能,穿出去能展现自己品味,能讲故事,或者能感受到其它球鞋上体验不到的脚感,都有可能让我们掏钱买单。
在球鞋多到数不过来的情况下,我近期依旧会考虑的几双球鞋:
一双纯黑的Crazy 1,一双涂鸦配色的LBJ4,买它们不图性能,也不图搭配,就是觉得它们故事性足,它们外观特别,它们能带来除性能之外的情绪价值。
以这样的视角再去审视自己,我也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球鞋市场没那么热闹的原因了:
在性能鞋过于充裕,【有用】的东西已经烂大街的情况下,那些【没用】的,能带来情绪价值的球鞋变少了。
当然,还是叠个甲,我不是说玩谷子和卡片的朋友们都在消费【没用】的产品,毕竟情绪价值也是价值。部分谷子也有装饰的作用。
而且我玩卡所花的费用,已经夸张到我不愿意直视了,我清楚我的消费动机,我也不会去否认深耕二次元的朋友们的喜好,只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描述:
汉堡可以管饱,外套可以保暖,但是谷子,抚慰的更多是情绪,而非使用价值。
回顾了我的鞋柜,为了情绪价值消费的球鞋,属实是有点多了,因为喜欢奥特曼,为了情绪价值,也高价消费了不少现在不值钱的卡片和手办。统计下来的话,我在【没用】的产品上花的钱,是远高于【有用】的消费的、
回顾你们的鞋柜和消费清单,当下的【没用】消费更多,还是【有用】的消费更多呢?
我们对情绪价值的需求,是不是已经远超实用价值的需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