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路透社
摘要:
在光伏产业处于至暗时刻的当下,行业愈发关注这个“风向标”企业何时“翻身”,巨亏之后,隆基能否在2025年打赢翻身仗?
撰文 | Penn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373篇原创
1月16日晚间,隆基绿能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成为首家披露全年业绩的光伏龙头。
公告显示,隆基绿能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2亿元至8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预计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为亏损83亿~89亿元,同样由盈转亏。
一天之后,一体化龙头通威股份也发布公告,预计 2024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70 亿元至-75 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这是2000年以来通威股份首次年度亏损。
刚刚过去的2024年,光伏产业充满坎坷曲折,全行业普遍陷入周期性亏损已在预料之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曾表示,此次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3次行业波动,影响也更大。
面对全行业的刺骨寒冬,“光伏一哥”隆基绿能也难以独善其身。但没有人能够想到,隆基绿能的2024年会如此惨淡。
从开年不久的“裁员”舆论漩涡,到二季度接连陷入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再到三季度氢能和储能的第二曲线之争和四季度的项目延期,以及贯穿全年的组价价格下跌和BC组件产销量较低,隆基绿能2024年的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在2024年,隆基绿能也丢掉了A股光伏市值榜首的王冠。去年3月,阳光电源总市值首次超越隆基绿能,登顶A股光伏市值榜;而后此消彼长中,双方市值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股价表现来看,2024年隆基绿能股价整体呈现震荡下跌的趋势,全年跌幅为31.4%。拉长时间维度看,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创下历史高点后便一路下行,目前累计跌幅超78%。3月21日,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曾在媒体专访时表示:“2024年是隆基近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行业产能过剩,盈利压力大。”没想到这个预测真的成为了隆基绿能2024年的真实写照。
图说:隆基绿能股价走势 来源:格隆汇
01
从最惨三季报到十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两个月前,隆基绿能交出了上市以来最惨的三季报。2023年第三季度,隆基绿能营收为200.6亿元,同比下降31.87%;归母净利润为-12.61亿,环比二季度的-28.93亿亏损有一定的缩窄。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85.93亿元,同比下降37.73%,净亏损65.05亿元,盈利水平同比下降155.62%。在前三季度A股亏损排行榜中,光伏老大哥隆基绿能仅次于亏损近180亿的地产头牌万科,位列第二,深陷亏损漩涡。根据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隆基绿能2024年四季度归母净亏损在 17-23 亿元之间,按中枢值 20 亿元,同比增亏 10.5 亿元,环比增亏 7.4 亿元;扣非净亏则在 18-24 亿元之间。
来源:隆基绿能近5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情况 来源:Wind,华泰研究
事实上,去年第四季度,隆基才出现自2013年3月以来近十年中的单季首亏,净亏损9.42亿。而今年,从一季度亏损23.5亿开始,隆基则是连亏了四个季度,亏满了一整年。2024年也成为隆基绿能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并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亏损。回顾过去,2023年,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在光伏高景气周期的2022年,隆基绿能的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148.12亿元。仅仅两年的时间,隆基的业绩就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从盈利超百亿的天上到了亏损80亿的地下。
图说:隆基绿能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 来源:隆基绿能
事实上,早在2023年5月的SNEC光伏展会期间,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便向媒体表示,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供需错配的问题,未来两到三年内,不少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离场。随后,隆基绿能便开始战略性收缩,未雨绸缪,全面应对行业“寒冬”。但是此次隆基绿能公告的预亏数据仍然略超预期。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的自2024年11月以来12家券商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其预测的隆基绿能2024年度净利润区间为-77.91亿元至-69.38亿元,均值为-75.15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扩大导致了此次预亏数据的上升。
02
如何解释业绩亏损?
对于本期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隆基绿能解释称,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BC二代产品产量占比很低,PERC和TOPCon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产生亏损,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去年12月初在行业论坛上介绍,去年1-10月光伏行业在逆境中前行,制造端、应用端、出口量扩大的同时,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出口额显著下滑。各环节价格相较2023年高点下降60%-80%,2024年下半年多数环节亏损运行。
图说:2024年电池片、组件价格走势 来源:InfoLink,川财证券研究所
这其中,与隆基绿能主营产品相关的硅片、组件价格,2024年度的跌幅分别达到44.74%、30.61%。综合行业媒体《全球光伏》、《光伏资讯》、《能源一号》等预测,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组件出货量超过70GW,较2023年度有所增长。
但是由于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即使出货量上升,带来的也只是亏损的扩大,头部企业亏损更为严重。正如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在这一轮周期中,我们发现跑得越快,‘流血’越多,主要制造环节低于成本运行,价格出现崩塌,完全降到成本之下。”一年时间内,隆基绿能从盈利超百亿元到亏损80多亿元,这背后既受到行业周期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原因。在过去一年,隆基绿能的管理层在面对亏损时,也在进行从行业全局到企业自身的反思。两个月前,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称:“今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的业绩很差,不能全部归结为外因。我们内部也做了深刻的反省和总结,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上的失误是公司业绩出现巨大亏损的主要原因。”
图说: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 来源:新华网
钟宝申进一步解释了亏损的原因:“第一,是我们的美国市场做得不好,前三季度,公司对美国市场出货1.6GW,在高利润的美国市场表现不佳。” 钟宝申同时表示,另一个原因则是来自BC技术去年的量产失误。公司一代BC组件产品初期量产遇到问题导致交付不顺,2023年9月已解决量产瓶颈,但后续公司存货减值较大影响了业绩表现。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不久前对媒体表示,虽然提前预料到行业供需失衡,但去年光伏产业情况之惨烈仍令全行业始料未及。“首先,行业‘大干快上’获得资本市场非理性的支持,上市公司达到上百家,经营主体过多;其次,行业本身具有朝阳属性,大家很看好行业的未来,各地也积极支持等等。总之,多重因素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李振国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也指出,这一轮的产业动荡程度已经超过了前几次周期。“大家现在都冷静下来了。”李振国所谈到的“冷静”,是指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企业层面开始明确放缓扩产节奏、行业层面开始通过“自律措施”来影响价格继续下跌。
03
2025年能否打赢翻身仗?
“前几次行业的调整几乎都是通过价格下行、市场迅速放量得以扭转,但这一轮周期下,如果不在供给端采取措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李振国告诉记者,本轮周期调整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存在众多利益相关方,但“我觉得在自律的共识下,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正轨。”关于产业链价格,隆基绿能表示,从近期国内组件招标结果来看,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已经基本稳定,同时也带动其他制造环节的价格趋于稳定。“总体趋势上看,2025年整个光伏市场将会逐渐趋于理性。”公司认为,经过2024年前三季度剧烈的市场波动,光伏行业已经开始努力推动行业重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行业逐渐重回理性竞争正轨的同时,BC技术产品发力则是隆基改写亏损局面的希望所在。
来源:隆基绿能发布Hi-MO X10 来源:隆基绿能
去年10月,隆基绿能发布基于HPBC二代电池技术的Hi-M0 X10分布式组件,而距离Hi-M0 9组件仅时隔5个月。根据隆基绿能相关数据,HPBC 2.0产品发电量较TOPCon高6%,发电增加带来的收入增加,可将税前利润提高15%-20%。而TOPCon要在同样面积下达到同等收益,需要再增加15%-20%的装机量。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该公司正在通过技术授权和股权合作等多种模式,加快BC产能的建设步伐,以满足市场对BC系列产品的迫切需求。据悉,隆基绿能BC产品在2025年产能开始爬坡,按照规划其2025年年底HPBC 2.0会形成约50GW的产能。
从去年年底隆基与金阳新能源、英发德耀两宗合作中都可以看出,隆基采取的是技术授权及股权合作的模式,正在通过轻资产运营,加快BC产能的建设,以实现降低成本并快速提升BC市占率。除与相关企业合作,扩充产能,加速BC组件的规模效应外,隆基与爱旭均保持着强劲的扩产势头。预计到2025年年底,隆基的BC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二代产能约50GW),并计划到2026年年底将国内所有电池基地全面转型为BC产品生产线。隆基绿能因出货量、市值居前,向来被视作光伏“风向标”企业。在光伏产业处于至暗时刻的当下,行业也愈发关注这个“风向标”企业何时“翻身”,如果这个老大哥能够实现扭亏为盈,那么整个光伏行业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
参考资料: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45696[2]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116/herald/ee54598fde2f79e1b2e2d28cd5691484.html[3]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2025-01-17/doc-inefhmey6537995.shtml[4] https://www.yicai.com/news/102444702.html[5]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6/doc-inefenpv6095534.shtml[6]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78570.html[7] https://www.ditan.com/industry/pv/6324.html[8] https://wap.cinn.cn/p/334720.html[9] 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1497867.html[10]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17/doc-ineffpzf6129435.shtml[11] https://www.chnfund.com/article/AR0fcfb209-d6f6-ec04-1269-3a178144652c[12] https://www.yinsfinance.com/article/1364823.shtml[13] https://www.popcj.com/depth/1049232501451614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