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带娃”在奶奶群体中流行,奶奶觉得尽到义务,妈妈有苦难言

豆芽社会说啊 2025-04-26 19:33:36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孩子出生后,你是选择自己带,还是请家里的老人帮忙带?

这要是换做以前,带孩子本就是父母的职责,老人心有余力可以帮助看管下;

然而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年轻人通勤距离远、上班时间长,很多父母也是被迫无奈,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抚养。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23年报告,我国2岁以下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照护的比例达 63%,其中 42% 的家庭以老人为主要带娃主力。

然而,即便是老人帮忙带娃,年轻父母并没有觉得轻松很多,只是没有耽误自己上班而已。

在“隔代育儿”家庭中,约半数的年轻父母认为老人带娃“效果一般”;

而据《中国年轻父母育儿压力报告》显示,65% 的受访者表示“即使有老人帮忙,仍感到身心俱疲”,这里面主要原因是两代人育儿观念不同产生冲突、老人的健康隐患以及父母的隐性责任未减少等。

社交媒体上关于“假性带娃”、名义带娃、奶奶带娃摆烂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超亿次,身边一些宝妈提起老人带娃直摇头,对此也是很无奈。

“假性带娃”在奶奶群体中很流行

朋友青青对婆婆也是“爱恨交加”,一方面她是感激的,因为老公在外地上班,平日带孩子的职责就全落在了她和婆婆身上。

有时候工作忙,她一出差就得好几天回不了家,加班加点也是经常的事,婆婆在家带两个娃也是不容易。

但是对婆婆带娃她也是实在不敢恭维,也就是表面做做功夫,并非全心全意。

大宝送去幼儿园,婆婆带着小宝在家玩,经常在监控中她看到婆婆在家中客厅里又是刷手机、又是拍视频,沙发上给孩子扔一堆零食,也不管孩子爬高上低的,反正是各玩各的。

要不就是给孩子看动画片,一看就是半天,孩子困了累了、在沙发上歪着睡着了,她给孩子披件衣服,也不抱到床上去。

孩子头上大包小包不断,不是这磕了就是那碰了,有一次喝奶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吸管戳破了口腔,一下子好多血,晚上下班回家她看到后心疼半天。

其实,在生活中像青青婆婆这样“假性带娃”的老人不在少数。

现在人们自我意识觉醒,生活条件好、娱乐活动也是多样,并不是所有的老人,尤其是奶奶心甘情愿为了孙子,牺牲掉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全心全意的帮忙带娃。

而且在奶奶的认知中,带孙子是给媳妇带的,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帮儿子带,而是觉得“因为我,所以你才能去上班挣钱”、“你得感激我”。

奶奶带娃不忘打麻将、跳广场舞、看电视的,这类人群不在少数。

经常看到广场舞大妈中,有带小孙子、小孙女的,孩子在一边玩,她们兴致勃勃的舞动着,殊不知小孩子耐性小、腿脚快,一会看不住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也有麻将爱好者,带着娃去乌烟瘴气的棋牌室,把孩子丢在一边,自己兴致勃勃的打几圈麻将。

这些奶奶带娃,表面上做做样子,觉得自己是尽到了义务,也是帮年轻人带孩子了,实际上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到底还是坑了娃。

老人“假带娃”终究是坑了娃

还记得去年网上那个热门事件,爷爷在户外边玩手机边看孩子,娃玩具脏了请求爷爷帮忙,老人却沉迷手机没有反应,孩子三番五次的给爷爷说,我想去河边洗玩具,爷爷就像聋了一样,完全听不见。

后来小孩独自离开大人监控视野,跑到河边不慎溺水身亡,过了好大会,爷爷这才抬起头寻找小孙子的下落。

妈妈后来看监控才发现真相,她一直后悔不迭,想着孩子快三岁了,好带了,于是交给了爷爷奶奶,没想到却天人永隔。

老人中,有几种常见的“假带娃”方式,父母千万要擦亮眼睛,及时发现,多和老人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第一种,影子带娃

老人名义上是来帮忙照顾孩子,实际上育儿责任完全落在父母身上。

一位在互联网工作的朋友吐槽,婆婆带娃就和上班一样,我下班她立刻将孩子扔给我,一刻也不想管。

平时节假日、周末,只要她在家,就得一直看孩子,能感觉到老人带娃也是带的够够的。

第二种,敷衍带娃

看到一个案例,奶奶带3岁孙子,整天给吃糖果、薯片,导致孩子蛀牙严重,妈妈发现后沟通无效。

这类老人虽然人在孩子身边,但却没真正用心、投入精力,常见表现:

√ “只要不哭就行”——用零食、手机、电视哄住孩子,不关注教育或互动。√ “安全就行,其他不管”——不注重饮食健康、作息规律,甚至纵容坏习惯。√ “遇到问题就甩锅”——孩子生病、闹情绪时,第一时间叫父母处理,自己不愿负责。

第三种,宠溺带娃

过分宠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跟着孩子后面喂,用自己的老方式教养孩子,还过度插手孩子的教育,喜欢站出来和稀泥、拉偏架。

如何更好的改善

既然老人参与隔代养育的事实不能更改,与其抱怨不如好好面对,找到中间的平衡点,让老人觉得发挥了自己的价值,生活的愉快,能够尽心带娃,也让父母真正减轻压力。

第一,互相体谅关怀

比起指责和抱怨,感恩共情和体谅更能解决问题。

青青尽管对婆婆敷衍带娃不满,但是她还是克制住自己,不在家发泄不满情绪,而是主动给婆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把话摆在名面上、摊开了说。

平日她也会主动给婆婆买点小礼物,发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节假日带着婆婆、孩子一起出去玩。

第二,科学育儿共识

家长也向老人传递科学育儿方法,减少观念冲突。

让奶奶姥姥们也多了解些儿童早期发展的特征,了解孩子大脑的发育,要多给予孩子爱和关爱、安全感和照顾,不要怕孩子探索,多让他们玩水、玩沙,多去户外玩、减少手机、电视等屏幕时间的使用。

第三,明确责任分工

可以和老人签订“带娃协议”,规定每日时段、责任范围,如老人负责接送,父母负责陪读,老人不插手孩子的教育等。

总之,老人愿意背井离乡,牺牲自己的晚年时光给年轻人带娃,我们还是要怀有感恩之心,平日多给予关心和问候;

孩子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很有必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陪伴中去,不当甩手掌柜,无论多忙,抽出一些时间好好陪娃,孩子会记起当年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光。

0 阅读:0

豆芽社会说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