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津浦路,是连接国民党军队大本营南京和军师重镇徐州的重要铁路干线。为斩断这一交通枢纽,孤立徐州之敌,我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于1948年11月12日,进抵津浦路。
就在这时,刚兵至宿县(位居徐州西南部、津浦线上的要地)以南的国民党孙元良兵团,又奉蒋介石之命,掉头回军增援徐州。一时间,津浦路上挤满了国军的车辆、士兵。

津浦路上的国民党孙元良所部(剧照)
我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三旅的“张英才营”,趁机插进了蜂拥向北进军的孙元良所部。
其一连扑到津浦铁路与附近公路的中间地域后,与该地的敌人混在一起,搅成一团。顿时,枪弹横飞,敌人乱了套、炸了营。
不过,人多势众、装备优良的敌军没有退却、逃跑,而是凭着“人海战术”,与一连激战不休。
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一连的全体指战员毫不惊慌,沉着应战。有的指挥员一边鼓舞战士们“振奋精神,坚决把敌人把打下去”,一边奋勇向前,打击敌人。
一连的韩振田为组长的“机枪三人小组”,凭借着他们手里唯一的武器机关枪,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冲锋。
弹药手田庆楼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后,田垒成同志解下牺牲伙伴身上的子弹带,继续为已被韩振田打红了枪管的机关枪续送子弹。

正在作战的解放军战士(图像)
在指挥官的威逼、恫吓下,敌人接连不断地发起冲锋,涌向韩振田他们所在的阵地。
无所畏惧的韩振田端着机枪,在田磊成的配合下,沉着地打了左边,打右边;打了这一边,又打那一边。敌人虽然一个个的在他们的机关枪前面倒下去,但战斗形势依然严峻、危急。
在这紧要关头,田垒成同志左臂负了重伤,绿色的棉衣很快染成了赤红色。田垒成的班长见了,命令他立即下火线,去包扎伤口。
田垒成不但没有服从班长的命令,还态度坚决地向班长表示,他不能下去,他要继续为机关枪压子弹。
因为,田垒成清楚地知道,机枪组的三个同志,田庆楼同志已经牺牲了,如果他离开了,就会严重影响他们机枪组的作战。
为此,田垒成紧咬牙关,继续着他的工作——压子弹。疼痛是会削弱人们的意志的,但田垒成没有屈服于伤口带来的疼痛。他把弹夹夹在上臂与腹部的中间,又坚持压了八百余发子弹。

受伤不下火线的解放军战士(剧照)
王水彩同志与敌人混战在一起,腰部负了重伤,晕倒在地上后,又被敌人在脖子上刺了一刀。
战斗结束,同志们发现了“牺牲”了的王水彩,正想把他抬走时,他却突然醒过来,喘着粗气说:“我还活着,我要继续战斗!”
“张英才营”其它连队的战士们,也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奋勇杀敌,忘我作战。
如,三连四班的一名战士右手负了伤,但他不吭声,咬着牙,自己用力把扎进肉里的弹片拔了出来。之后,他用左手接连不断地投掷手榴弹,直到把自己面前的敌人压下去了,才让卫生员给他包扎。
二连的王文珍同志腿部负了重伤后,仍躺在地上监视和射击敌人。直到战斗结束,他才艰难地爬出阵地……
英勇作战六个多小时后,““张英才营”最终战胜了围攻他们的众多敌人,胜利地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阻击任务。
战后,十三旅的许多同志都说,“张英才营”的战士,都是如钢似铁的硬骨头。他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不利局面,都能沉着应战,从不惊慌失措。

英勇作战的“张营才营”的战士们(塑)
该营牺牲的同志,个个都面向敌人,而且是以战斗队形倒下去的;伤员,不到战斗结束,决不下火线。
与此同时,奉命配合兄弟部队,包围夹沟敌人的中野四纵二十二旅六十五团三营,抵达津浦路西二、三里的东山头村时,发现铁路东侧有许多敌军的汽车乱哄哄地向北行进。
经侦查,三营得知,这是孙元良兵团的四十一军直属队和炮兵营,正在全力向北增援徐州。随之,三营离开东山头村,以急行军的速度越过铁路,向敌人扑了过去。
三营七连悄悄地接近敌人的汽车后发现,敌人的汽车队伍中,还夹杂着一些运输军需物资的马车,导致整个车队行动缓慢。
当七连一排的战士们向敌人投出手榴弹时,敌人误以为是自己人失手造成的。司机还大声吆喝我军爬上汽车的战士:“快下去,不要影响开车!”

军车上的国民党士兵(剧照)
爬上汽车的三班长陆玉玺一把夺过敌人手中的手提式机枪时,敌人竟然懵懵懂懂地问道:“干什么?你是哪一部的?”
敌人认出陆玉玺是解放军后,就赶紧把汽车停住了。如此一来,陆玉玺所在的这辆汽车后面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地被迫刹车了。
而且,见势不妙的敌军汽车司机们都惊慌地跳下汽车,藏身到路旁的壕沟里,我军战士们当即向他们射击。
枪声一响,前面敌军汽车上的敌人顾不得后面的“弟兄们”了,立即开足马力,疯狂地向北驶去。
被迫停下的汽车上的敌人,有的在负隅顽抗,有的寻机逃命。
十班战士王长水一连跳上敌人的两辆汽车,夺了两只手提式机枪,吓得敌人趴下来哀求饶命。
十班战士胡云山和十一班副班长史秉原,追击钻到沟壕里的敌人。躲到壕沟里的几十个敌人见只有他们两人来到跟前,便壮着胆子试图反扑。

反扑的国民党军兵(剧照)
这时,机智的胡云山同志扭头向后喊道:“一连向左!”史秉原同志也心有灵犀地紧接着喊道:“二连向右!”
几十个敌人听了,吓得拔腿就跑。胡云山他们紧追不放,并将其大部分击毙,剩余活捉。
在三营的勇猛、有力打击下,敌军溃乱不堪。敌军车队最后面掩护辎重的敌人的一个步兵团,一听到前面响起枪声,就忙不迭地跳下汽车,一枪不放,落荒而逃!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战斗,三营将作战区域内的敌军全部歼灭。接着,他们押着一群俘虏,开着汽车、赶着马车,胜利地返回东山头村。
上述,是中野四纵在淮海战役初期的作战片段。通过这些战斗情形可知,我军基层连队的舍身忘我,勇猛作战,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刘邓大军南征记》、《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