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学生南宋陈宓春日七绝4首,文采斐然,值得一读!

火云上有诗词 2025-01-17 04:24:01

陈宓,1171—1230年,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探春 南宋 · 陈宓

桃李无言自晓妆,青春几日最韶光。

游人不用频来看,趁取初开未减香。

首句:“桃李无言自晓妆”,“桃李”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活力。“无言自晓妆”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桃花和李花在清晨悄然绽放的情景,它们无需言语,就能以娇艳的姿态展现自己的美丽。这种写法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能看到清晨时分,桃花李花竞相绽放的动人场景。

次句:“青春几日最韶光”,“青春”在这里借指春天,强调了春天中最美的日子是那短暂的几天,寓意生命的短暂和春光的珍贵。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三、四句:“游人不用频来看,趁取初开未减香。”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欣赏春天的正确方式。诗人劝诫游人不必频繁来访,而应在花儿刚刚开放、香气犹存的时候来欣赏,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春天的美好。这种写法既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入理解和热爱,也充满了哲理和启示。

春日到小园 其一 南宋 · 陈宓

屹立虚亭跨野塘,萧萧爽爽似潇湘。

从教密种千竿竹,不蔽山光与水光。

首句:“屹立虚亭跨野塘”,诗人以“屹立”形容亭子的高耸与稳固,以“跨野塘”形象地展现了亭子的地理位置——它横跨于广阔的田野和池塘之上。这样的描述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还赋予了亭子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仿佛它是这片田园风光中的一位守护者。

次句:“萧萧爽爽似潇湘”,“萧萧”形容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爽爽”则形容空气清新宜人。诗人通过这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春日田园的宁静与清新。同时,“似潇湘”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江南水乡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那份悠远与宁静。

三、四句:“从教密种千竿竹,不蔽山光与水光。”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春日田园的和谐与美好。竹子虽然密密地种植,但并不会遮挡住山光与水色,反而为这片田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绿意。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还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春日到小园 其二 南宋 · 陈宓

东郊无地不苍苍,日气融和自有香。

最是游人行乐处,不寒不暖昼偏长。

首句:“东郊无地不苍苍”,“苍苍”形容草木茂盛、青翠欲滴的样子。诗人以“无地不苍苍”来描绘东郊的景象,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次句:“日气融和自有香”,“日气融和”形容阳光温暖而宜人,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自有香”则强调了空气中弥漫的自然香气,这种香气可能是来自花草、树木等植物,也可能是来自春天的气息本身。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的巧妙搭配,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天郊外的美好景象。

三、四句:“最是游人行乐处,不寒不暖昼偏长。”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东郊作为游人游玩之地的优越性。诗人以“不寒不暖”来形容这里的气候,既不会让人感到寒冷,也不会让人感到炎热,非常适宜游玩。而“昼偏长”则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特点,白天的时间相对较长,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和享受春天的美景。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闲适。

早起 南宋 · 陈宓

市廛无计避风埃,反闭柴门懒自开。

春梦恰同檐雨断,俗氛已逐鸟声来。

首句:“市廛无计避风埃”,“市廛”指的是城市中的市集或市场,这里泛指市井生活。“无计避风埃”则表达了诗人在喧嚣的市井生活中难以避免风尘侵扰的无奈。这句诗以清晨的市集为背景,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次句:“反闭柴门懒自开”,“反闭柴门”是诗人选择避开尘世喧嚣的一种方式,他宁愿独自静守内心世界,也不愿被外界的纷扰所打扰。“懒自开”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态度,他懒得去打开柴门,意味着他不愿主动融入世俗生活。

三、四句:“春梦恰同檐雨断,俗氛已逐鸟声来”,“春梦”象征着美好的理想或愿望,但在这里却像檐前的雨突然中断一样,暗示了这些美好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俗氛已逐鸟声来”则进一步渲染了周围环境的世俗气息,连鸟鸣声都似乎带上了世俗的味道。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早起时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疏离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0 阅读:0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