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金庸没细说郭破虏的结局,你看他做了什么?害耶律齐背负污名

梦溪秋水 2022-09-02 10:01:35

《倚天屠龙记》的剧情承接《神雕侠侣》,但严格来说,《倚天屠龙记》应该算不上是《神雕续集》,因为其时代背景相距前作跨度太大,前作中那些武林高手的结局也不甚明朗。

不过有几个角色是可以确定的,比如两位主角,后来郭靖是战死在襄阳,他早有以死报国之心,所以他战死的结局是毋庸置疑的,而杨过虽然一度去向不明,但他最终的归宿多半还是活死人墓,毕竟后世武林中那姓杨的黄衫女子十有八九便是他与小龙女的后人。

(郭靖剧照)

至于书中的配角的结局就不那么确定了,比如郭破虏这个角色的结局就值得玩味,他真的死在襄阳了吗?

一、略显蹊跷的“郭破虏之死”

郭破虏这个角色登场于《神雕侠侣》中“十六年后”的部分,当所有人认为他作为郭靖之子要接过郭靖手中的大旗时,他直接成了隐形人。

相对于一母同胞的姐姐郭襄而言,郭破虏毫无存在感,不过金庸塑造这个角色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当然,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给郭靖家族留个男丁”如此肤浅的理由。

因为在《倚天屠龙记》中提到郭破虏后来是与父母一同战死在襄阳了。

(郭襄、郭破虏剧照)

是不是察觉不对?既然原著中提到郭破虏战死在襄阳,为何还说郭破虏的结局没写明?注意,笔者说的是“没细说”,就因为那段描述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书中是以周芷若回忆她师父灭绝师太的说法。

原文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

郭襄当年身处西川,她是如何得知郭破虏的死讯的?自然是从其他人那里打听的,并非亲眼所见,而郭靖、黄蓉这等大人物对于蒙古一方而言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他们战死是事实,而郭破虏的“战死”却未必是事实,道理很简单,他有不在襄阳的理由。

二、弃刀之人

不可否认,郭襄是个恋爱脑的女子,她一心只有杨过,即便襄阳战事告急,她也在外游山玩水寻找她的大哥哥,但有几个人考虑过一件事,郭襄手持倚天剑,她应该留在襄阳吗?

郭靖夫妇传下刀剑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够让刀剑中的秘密被保管好,直至它该被世人发现的时候再被发现,既然如此,这计划得以执行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确保负责保管刀剑的人的安全。

所以郭襄身处西川,一方面是因为她思念杨过,而另一方面或许也是郭靖夫妇的安排。

(黄蓉剧照)

顺着这个逻辑,负责保管屠龙刀的郭破虏留在襄阳,反倒不合理了吧?

黄蓉聪明绝顶,她能想出倚天屠龙计划,难道想不到将自己的儿子送出城去?你要说襄阳战事告急,没法出城,那郭襄又是怎么出去的?

显然郭破虏压根就不应该死在襄阳,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襄阳,除非黄蓉脑子短路了,才会留他在身边与自己一起守城。

所以只有一种解释,屠龙刀的确是流落江湖了,但郭破虏却未必死在襄阳,更有可能是他为了保命主动弃刀的,而他若真这么做了,那耶律齐身上的脏水或许就能擦干净了。

三、背负骂名的耶律齐

每每谈及“郭靖战死襄阳”这件事,总会有人跳出来说是“耶律齐背叛了郭靖”,其实说这话的人多半根本没读过原著,因为原著中的耶律齐向来是正人君子,丝毫不惧死亡,反倒是郭破虏并未展现出大侠之后的气节,当然,那是因为他压根没有什么戏份,正因为这种“不具体”的人格,郭破虏有可能做出任何事情。

(杨过剧照)

先看耶律齐是怎样一个人,就拿《神雕侠侣》书末的那次襄阳大战来说,耶律齐是主动向岳父岳母请缨出战的,他带着一批人马便冲入了敌阵,压根没考虑过退路。

当他被敌军困住时,几乎已是必死的局面,幸好杨过出手相助,他才保住一命,可即便如此,耶律齐也压根没打算苟且偷生,你看他对杨过说了什么?

原文道:“耶律齐喘了口气,说道:‘杨兄弟,多谢你相救,只是我尚有部属被围,义不能独生,我要跟他们死在一起。’杨过心念一动,道:‘你也去抢一面大旗来罢。’跟着取出火折一晃,将旗子点燃了。耶律齐道:‘妙计!’纵马上前,夺了一杆大旗,便在杨过的火旗上引着了。两人纵声大呼,挥动火旗,又攻了进去。”

耶律齐若贪生怕死,此时大可与杨过杀出重围,还管什么杂兵,自己保命最重要,可他的选择却是继续投身战场,他已有了以死报效岳父岳母知遇之恩的觉悟,这样一个英雄好汉,你说他会背叛郭靖?

(耶律齐剧照)

再看看郭破虏,他在襄阳大战中做了什么?看仔细点,原著第三十九回“襄阳大战”这一回中根本没出现“郭破虏”这三个字,且不知他是躲起来了还是怎么地,总之,郭破虏从未展现出英雄气节。

且不说郭靖之死根本就不需要一个叛徒,毕竟蒙古一方的实力远强于襄阳守军,即便有叛徒,也不可能是耶律齐,而更有可能是弃刀的郭破虏。

即便郭破虏不是叛徒,至少他也是做出了弃刀之举的,因为他根本没有理由死在襄阳,或许正因为如此,金庸才没将“郭破虏之死”展开细说。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