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明的杀人方式就是借刀杀人,看看人家是怎么玩的,高人啊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0-07 16:30:31

魏、韩、赵三家分晋,春秋结束,战国开始。这一历史界定是史学大家司马光设定,司马光之所以如此界定,就是此事给司马光刺激太大,按司马光的说法,因为从这件事开始,周王室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

晋国四卿之一的智伯率韩魏两家攻赵,赵家家主赵襄子成功策反韩康子与魏桓子,使其临阵倒戈,灭智伯而三分其地。至此,韩赵魏三家虽然已成事实上的诸侯,但是并不合法,司马光认为周王室如果拒绝承认,并恢复晋国的地位,无疑也是周王室的保护,可周王室已经无力征伐,在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这不过就顺坡下驴,这不是分封,这分明是告诉大家,从今往后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

至于说晋国的分裂最大赢家无疑是秦国,战国前期第一强国是魏国,魏文侯在位之时,秦国是丧师失地,不敢东出函谷关,战国中期赵国的第一强国,秦国为之侧目。应该说,晋国如果不分裂,晋国是完全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三家分晋的时候,当时赵国面积最大,建立时以晋阳城为中心的吕梁山脉周边地区以及以邯郸为中心的河北地区,而魏国是以安邑为中心的河东地区,还有就是黄河以南的崤函、上洛地区。韩国则最小,领土以汾河谷中段的平阳地区,再就是荥阳周边的一小块地区,此时魏国实力并非最强却占据着主导地位。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孙,魏武侯之父。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他在位之时,魏国国力达到全盛,成为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中第一个霸主。

魏国当时有一个邻国叫中山国,中山国的前身是狄族鲜虞部落,春秋时代,鲜虞是部落联盟,由鲜虞、肥、鼓、仇由几个部落组成。这个国家倒不大,但地位却高于魏国,当时除了周天子之外,诸侯国的爵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五等。魏国属于第二等,侯爵,而魏文侯突然发现这个撮尔小国居然是公爵。这在魏文侯眼里显然是一种僭越的行为,无法接受的。恰好此时,中山国传出消息,中山国国君武公薨世,幼子桓公即位。

桓公由于年幼,少不更事,不理国政,致使国局动荡,叛乱四起,魏文侯此时就决定灭掉中山国,如此一来,既能彰显魏国的国力,又能扩张领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实际上,可灭中山国有一个地理上的障碍,因为魏国与中山国之间隔着赵国。但魏文侯灭掉中山国的最关键和重要一点就是能够遏制赵国扩张,控制中山后,若是和赵国和魏国开战开战,赵国如果集中主力攻打中山则一时难以攻下,置之不理则会被分成两半。

从实力和国际环境看,此时出兵中山都是最佳时机。但最麻烦的是,魏国要打中山国就一定要从赵国借道,运兵运粮,赵国国君赵烈侯开始是拒绝的,我凭啥把路借给你,灭中山国我也能干,凭什么借你这到手。再说,魏国灭掉中山之后,最吃亏的就是赵国。

赵国大臣赵利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魏国进攻中山国有胜有败,而赵国却抓了一把必胜的牌,假如魏国攻打中山失败了,那么魏国首先不能得到中山之地,其次在战争过程必定会损耗自身实力,搞不好陷入战争的泥潭里拔不出来,魏国空耗国力,假如魏国灭掉中山,那么魏国治理中山国就要从赵国的一亩三分地过,赵国借机不再借道,魏国只能干瞪眼,赵烈侯一听,言之有理,于是就答应了。

赵国既然同意,魏文侯就向相国翟璜征求意见,以及领军统帅的人选。当时魏国人才济济,战国初期第一“战神”的吴起,当时就在魏国为将。但翟璜推荐的人选却是——乐羊。这对这个推荐令魏文侯大为诧异,因为相比于战神吴起的威名赫赫,乐羊没有什么显赫的军功,在魏国也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将军,再说,乐羊有一个儿子乐舒,当时正在为中山国效力。万一乐羊来一个窝里反那可咋办,并且乐舒曾经在战场上将翟璜的儿子翟靖斩杀,乐家跟翟家有杀子之仇。翟璜的推荐显然没安好心。

面对魏文侯的质疑,翟璜给的理由却是冠冕堂皇,我是外举不避仇,而且我深知乐羊的为人,不计恩怨,必将以国事为重,相信乐羊能够成功消灭中山国,并愿意用性命担保。在翟璜的一再举荐下,魏文侯也不好驳相国的面子,同意乐羊任攻打中山国的主帅,带兵出征。

显然,乐羊不是领兵打仗的合格人选,可毕竟国力在那里摆着的,虽然仗打得很艰难,毕竟乐羊不是战神吴起,还是克服重重困围困住了中山国的国都。既然兵临城下,中山国就派乐舒去魏军营中劝父亲退兵,可乐舒连续去了三次,乐羊都丝毫没有撤兵的意思。

万般无奈的桓公就下令将乐舒绑到城楼上,想逼迫其退兵,但乐羊不为所动,反而厉声喝斥:“我怎么能让父子之间的私情妨碍君臣之间的大义呢?”乐舒见状就自杀了。乐舒死后,中山国将他炖成了一锅肉,做成肉羹,派人送一碗给乐羊品尝。乐羊一点都不介意,见到儿子的首级和肉羹,一口气吃光肉羹,下令继续攻城,就此中山国灭国。

至此,中山国暂时进入了魏国时间,为了治理好中山魏斯也是下了大本钱,魏文侯十七年,魏国的太子击被封为中山君,奉命治理中山,并由舍人赵仓唐辅佐。

魏国灭掉中山国,而后中山国人并没有沉沦下去,终于在20年后再次复国成功,不过还是逃脱不了自身的宿命,终被赵国再次收入囊中。而当初魏文侯在任用乐羊时肯定已经想到了这一层,领导的信息永远比下面的人丰富。宰相翟璜是战争计划的筹措者,大将乐羊是战争的实行者,李兑是中山的治理者。中山国攻守铁三角早已经在魏斯心里谋篇布局了,怎能说改就改。

表面上来看,由于翟璜的推荐,乐羊成为魏国名将,翟璜自己也因此留下了不计前嫌的美名。仔细想想,翟璜推荐乐羊是不是借刀杀人,翟璜在魏国为相,推荐过很多有才能的人,深刻洞悉人性,这是个聪明人。作为宰相,他知道乐羊一旦作为统帅攻打中山国,必然会毫不动摇的实现消灭中山国的目标,其次,他知道乐羊的儿子乐舒必然会因为乐羊攻打中山国而陷入绝境,如果乐舒投降,会落得个叛国背主的骂名;乐舒不降,十有八九会被愤怒的中山人杀死。当乐羊接受攻打中山国任务的时候,乐舒死局已定,杀子之仇已报。翟璜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乐羊即使不顾父子亲情攻灭了中山国,这种行为也会在世人心理留下一道难以抹去的阴影——这个人为了功名,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牺牲,他会还会顾及谁呢,乐羊的前程也完了。

果不出所料,乐羊灭掉中山国后,魏文侯认为乐羊为国食子肉糜是极其忠诚的行为,准备进行重赏,遭到大臣睹师赞的劝阻。睹师赞认为,如果重用这种冷血残忍之人,以后对魏文侯也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战国策》中原文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 “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听了睹师赞的话,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乐羊的战功,但却怀疑起乐羊品质,就此之后,魏文侯罢黜了乐羊的兵权不再重用,翟璜的一个所谓深明大义的推荐,可以说把乐羊全家都消灭于无形之中,而给自己留下了大公无私的美名,真的是杀人于无形。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2 阅读:767
评论列表
  • 2024-10-12 07:27

    乐羊还是感激涕零,这种性格的人,青史留名才是他的终极人生追求

  • 2024-10-08 16:02

    顶级阳谋,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