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跟日本车企搞电动车,这事儿挺有意思。本来以为小米造车就够刺激了,没想到富士康也来凑热闹。这下子传统车企怕是要坐不住了,电动车市场又要变天。
富士康搞的这个CDMS模式,说白了就是要把车企的活儿都包了。从设计到制造,一条龙服务。这招挺狠的,直接就把传统车企往墙角里逼。要知道,造车可不是小事儿,研发费用高得吓人,还得投入大量时间。富士康倒好,凭借在手机行业积累的经验,一上来就要交案。你说个需求,人家就给你从硬件到软件全搞定了。这种效率,确实让人眼红。
传统车企这些年也不是没想过转型,但电动化这条路走得确实有点慢。研发投入大,销量又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现在富士康横空出世,一下子就把传统车企的短板给戳穿了。人家不光能快速补足技术短板,还能帮你省钱。这谁顶得住啊
富士康在制造效率这块儿更是有两把刷子。人家搞生产,从概念到量产只用18个月,传统车企得3到5年。就拿他们的Model C电动SUV来说,从想法到北美量产才用了4年。这速度,简直就是在打传统车企的脸。
说起来,日产和本田前段时间还想合并来着。结果谈崩了,暴露出日系车企的焦虑。一边要应对特斯拉和中国品牌的冲击,一边又被自身电动化步伐慢和研发资金不足给拖累。这时候富士康跳出来,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富士康在技术方面可是下了血本。跟英飞凌合作开发碳化硅芯片,又跟Stellantis布局车用半导体。这些技术直接就能用在日产的电动平台上。而且富士康最近净利润创峢现金属性对缺钱的日产来说简直太有吸引力了。
再说富士康在北美的工厂,Model C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就投产。这意味着可以绕过美国高关税,更快打入当地市场。对日系车企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条捷径。
别以为富士康就满足于当个代工厂。人家可是有自己的野心。Model系列车型已经成型了,有Model B跨界车,还有Model D MPV。这些车型以后说不定就跟合作伙伴共享平台,进一步摊薄研发成本。
富士康这么玩,搞不好真要改写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要是CDMS模式真的跑通了,那些科技企业,比如立讯精密、伟创力,肯定也会跟进。到时候传统车企就得面临选择了,是自己研发还是找代工这可是个生死抉择啊。
富士康放出话来,说他们的Model C续航能到700公里,成本还比同级车型低20%。这要是真的,那可就厉害了。高配低价,这不是要搞事情吗如果这种策略用到合作车型上,那市场定价规则岂不是要被改写
不过话说回来,富士康这么玩,是不是也有点太激进了毕竟汽车行业跟手机行业不一样,安全性、可靠性都是大问题。要是出了什么岔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富士康这两年动作不小。跟采埃孚合资,布局碳化硅芯片,明显是要往上游核心零部件渗透。要是以后主机厂对代工厂的技术依赖度越来越高,那产业话语权可就要易主了。
富士康计划2026年跟Stellantis一起卖车用半导体,这意味着什么人家是要从制造服务商术标啊。要是这条路走通了,以后电动车行业说不定就是斯拉系着干。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富士康入局可能意味着更便宜的电动车,提车周期也更短。但是,这种变革也有另一面。传统品牌会不会变贴牌商心技术集中在少数几家手里,会不会影响市场的多样性
想象一下,以后买辆挂着日产车标的电动车,结果内核全是富士康的。这是不是有点颠覆我们对汽车品知这个问题,可能用不了两年就能见分晓。
富士康这么一搞,整个行业都可能要变天。供应链肯定要洗牌,那些零部件厂商该怎么办其他科技公司会不会也来凑热闹要是都来了,那车企岂不是更难混
代工模式要是真的大行其道,对就业结构会不会有影响车企要是大规模裁员,那可就麻烦了。传统车企该怎么应对是继续自己搞,还是干脆找代工这可真是个难题。
富士康的老板说过尬这个世界不需要另一个特斯拉,但一定需要更开放的造车生态。挺有意思。富士康的野心,说不定真能打破电动车行业的内卷。
不过话说回来,汽车行业毕竟不是手机行业。安全性、可靠性这些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富士康能不能真的玩转这个行业,还真得拭目以待。
反正这事儿挺有意思,咱们就看戏吧。说不定过几年,买车真的跟买手机一样简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