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睡觉论”是错的?医生告诫:60岁之后,睡前一定注意3点

徐小康评养护 2024-12-23 02:11:19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在现代社会,大家都听说过“八小时睡觉论”,很多人都觉得每天睡八个小时就能保持健康。

特别是对于许多老年朋友而言,八小时睡眠似乎被视作一个衡量健康的标准,睡眠时间过长便认为是健康的表现,而睡眠时间过短则让人担忧自己是否患上了失眠症。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医学工作的人,我在医院工作了很多年,接触了数不清的老年患者,睡眠问题一直是他们最常抱怨的事情。

很多人都坚信“八小时”的魔力,但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不同的年龄段,对睡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一旦人们迈入60岁的门槛,他们的生理系统会经历诸多变化,而睡眠的需求以及构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与适应。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年长的朋友谈论,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睡满八小时,不然第二天早上总觉得精神不济。

然而,问题出在,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点——睡眠的质量远比时间长短更重要,尤其是进入老年后,人的睡眠结构和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有位常年抱怨睡不好的退休患者,刚开始他坚信只要睡够八小时就能恢复活力,然而多次就诊时他还是觉得身体没什么变化,甚至时常感到困倦。

经过详细检查,我们发现他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深度睡眠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物钟及大脑功能均会经历变化,据研究表明,60岁之后,许多人的快速眼动睡眠期与深度睡眠期会显著减少。

睡得再久,可能都没有进入深睡期,所以即使睡了八个小时,老年人的身体依然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这也是为什么“八小时睡觉论”对于老年人并不适用的一个根本原因。

睡觉前不吃东西

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年长的朋友,认为睡觉前不能吃东西,尤其是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影响睡眠质量。

的确,吃重食物可能会让消化系统忙个不停,影响入睡速度,但这个“睡觉前不能吃东西”的说法在老年人群体中就得重新审视了。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胃肠道消化能力会逐渐下降,很多人到了夜晚,特别是在晚餐结束后的数小时内,胃部的消化速度会明显减慢。

这时如果没有适当的小食或者温和的饮品帮助,不仅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出现空腹睡觉导致的低血糖现象,低血糖本身就会让人夜间频繁醒来,影响深度睡眠。

有位患者,退休后几乎每天都在遵循“睡前不吃东西”的原则,结果有一段时间她晚上总是容易醒,第二天早上精神萎靡,甚至伴有头晕和低血糖的症状。

经过细致了解,她的晚餐已经吃得非常清淡,而且晚餐后几乎没有吃任何小食。

医生建议她尝试在睡前1小时吃一点容易消化的小食,比如一些坚果、酸奶、甚至是香蕉这种富含钾的水果。

经过数周的适应与调整,她的睡眠质量显著提升,夜晚醒来的次数明显减少,白天也因此变得精力充沛。

睡前吃点东西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但对于部分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适当的晚间小食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帮助他们获得更稳定的睡眠。

睡前的温水泡脚

老年人经常会感到腿脚冰凉,尤其在冬天,或者天气突变的季节,很多人晚上都因为寒冷或者血液循环不良而辗转难眠。

睡觉前泡脚,尤其是使用温水泡脚,已经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泡脚的作用远不止于驱寒保暖,它对老年人的睡眠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有名老年患者,因晚年腿脚活动不便,经常遭遇血液循环受阻的问题,导致双腿感觉寒冷,从而影响其睡眠质量,难以安稳入睡。

这位患者原本也尝试过泡脚,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经过一番交流,我发现她的泡脚温度偏低,水温也不够恒定,调整后她的睡眠质量开始得到显著改善。

使用温水泡脚可以显著提升腿部的血液循环效率,当水温适中时,能够激活脚底的反射区域,有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并减轻因紧张状态和寒冷感觉所引起的不适。

尤其是对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老年人来说,泡脚还能帮助身体排除体内的多余水分,从而缓解因水肿而引起的不适。

诸多研究皆已证实:泡脚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辅助大脑发出放松信号,从而对改善入睡状况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老年人而言,泡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助眠方式,尤其是泡脚的水温保持在38至42度之间,每次泡脚时间控制在15至30分钟之间,效果最佳。

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现代生活中,手机与电脑几乎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特别是许多老年人,为了消磨时光,常会在就寝前使用手机查看资讯、观看电视节目或参与电子游戏。

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干扰大脑的自然作息和睡眠规律,特别是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屏幕所释放的蓝光会大幅度地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产生,进而对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有位常常熬夜的患者,虽然年纪已过七十,但依旧习惯性地睡前看手机,结果他的睡眠周期严重紊乱,早上很难早早起床,晚上却总是失眠,醒来后还感到焦虑不安。

通过与他沟通,我才发现他每天睡前总是玩手机,甚至玩到很晚才准备睡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的睡眠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善,晚上也能更快入睡,第二天精神状态变得更好。

研究表明,电子屏幕释放的蓝光会阻碍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作为调节人体睡眠模式的关键激素,在老年人群体中本就分泌较少,因此,蓝光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剧他们入睡的难度。

所以,降低睡前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有助于老年人恢复到一个更加自然且健康的生物钟循环状态。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年龄大了之后,睡眠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关键不在于你睡了多少小时,而是在于你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入睡,是否做了一些有效的准备。

通过合理调整睡前的习惯和注意身体的变化,老年人完全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睡眠,保证白天的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

因此,老年人在关注睡眠质量时,不妨放下“八小时睡觉”的固有观念,着重考虑睡眠的深度和规律,而睡前的一些小细节,往往能为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八小时睡觉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张梦,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预防医学 ,2024-2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