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国的航空母舰(02)从‘鹰’号到‘光荣’号

胡侃杂 2025-04-25 16:45:34

航空母舰“鹰”(Eagle)

服役时间:自1924年2月26日起服役,1942年8月11日战沉。

标准排水量:22,960 吨,满载排水量:27,940 吨。

尺寸:203.5×32×8.1 米。

动力:四轴动力装置,输出功率 50,000 马力。

航速:20 节。

航程:以 16 节速度航行时为 4,800 海里。

装甲防护:舷侧 114–25 毫米,鱼雷防护舱壁厚达 102 毫米,甲板 38+38+25 毫米。

武装(1940 年时):9 门 152 毫米火炮,4 门 102 毫米高射炮,2 门单管 40 毫米机关炮和 2 门八联装 40 毫米机关炮,4 挺 12.7 毫米机枪。

舰员人数:953 人。

舰载航空队组成:1940 年时:18 架“剑鱼”(Swordfish)鱼雷机,4 架“海斗士”(Sea Gladiator)战斗机。1942 年时:9 架“剑鱼”鱼雷机,16 架“海飓风”(Sea Hurricane)战斗机(另有资料称为 24 架“海飓风”)。

建造与改装:

该舰最初作为一艘战列舰为智利海军建造,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将其征用。尽管建造过程缓慢,到1917年底决定将其改建为航空母舰,并命名为“Eagle”(即“鹰”)。战争结束后,工程中止,直至1920年才重新开工。设计方案做了大量修改:使用燃油作为动力,舰体通过增加防鱼雷鼓胀(bulge)加宽,原计划的 12 门 152 毫米火炮减少至 9 门,“舰岛”加大。最终,英国海军于 1924 年2月接收该舰。

舰载机库尺寸为 122×20 米,飞行甲板为 198.7×29.3 米。装备两部升降机,每部可承载 6.4 吨重的飞机。舰上未装备弹射器和阻拦装置。舰岛后方设有大型起重机,用于升降水上飞机。

该舰分别于 1929 年和 1935-1937 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主要调整高射炮配置并安装新的防火系统。1929 年更换锅炉后,最大航速下降至 20 节(此前可达 24.4 节)。

服役经历:

1920 年代,“鹰”号在地中海服役。二战初期至1940年1月中旬,该舰在印度洋巡航,搜寻德国袭击舰和封锁突破舰。1940年3月,机库内因不明原因发生一枚114公斤炸弹爆炸,舰只修理至5月初,停靠新加坡。

随着意大利即将参战的威胁,英国加强了地中海舰队,“鹰”号调入地中海舰队,驶抵亚历山大港。

从1940年6月至1941年2月,该舰为驶往马耳他和希腊的船队护航,并参与对利比亚、叙利亚及西西里岛意军基地的打击。1940年8月22日,在利比亚海岸附近,“鹰”号的三架鱼雷机击沉了意大利潜艇“伊里德”号及指挥舰“蒙特·加尔加诺”号。

1941年4月初,“鹰”号的一支鱼雷机中队从塞得港机场起飞,击沉或重创了8艘意大利驱逐舰。

1941年10月,“鹰”号返回英国本土进行维修与改装,一直到1942年1月。期间更换了锅炉,增设了12门20毫米“厄利康”机关炮,并安装了4部雷达(包括一部290型空中目标搜索雷达、一部285型炮火控制雷达以及两部282型雷达)。

1942年3月,“鹰”号编入直布罗陀分舰队。为支援马耳他战役,该舰数次承担战斗机运输任务。到8月为止,共进行了8次任务,向马耳他运送了183架“喷火”战斗机。

8月,“鹰”号参加了向马耳他运送补给的“基座行动”(Operation Pedestal),与“胜利号”、“不可征服号”航空母舰、“纳尔逊号”、“罗德尼号”战列舰,以及7艘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共同出动。

1942年8月11日13时15分,德军U-73潜艇突破护航舰只的防线,向“鹰”号发射鱼雷。4枚鱼雷几乎均匀地击中舰体左舷,“鹰”号于8分钟内沉没。舰上共有263名官兵遇难。

航空母舰“竞技神”(Hermes)

服役时间:1924年2月19日 服役;1942年4月9日 沉没

标准排水量:10,850 吨;满载排水量:13,700 吨尺寸:182.3×21.4×5.7 米动力系统:双轴蒸汽轮机,40,000 马力航速:25 节航程:16 节航速下 4,480 海里装甲:水线装甲带 76 毫米,甲板装甲 25 毫米武备:6 门 140 毫米火炮,3 门 102 毫米高射炮,8 挺 12.7 毫米机枪舰员:664 人

舰载机编制(1939–1942 年):

12 架“剑鱼”(Swordfish)鱼雷攻击机

“竞技神”号(Hermes,希腊神话中的商业、财富与幸运之神)是世界上第一艘从设计之初就作为航空母舰建造的舰船。 该舰于 1917 年 7 月订购,在战争期间设计和建造工作推进迅速,但战争结束后停工,并根据在“百眼巨人”(Argus)和“鹰号”(Eagle)航空母舰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进行改进。1920 年复工,但进展缓慢。因此,日本的专用航母“凤翔”(Hōshō)抢先于“竞技神”于1922年入役,获得了“第一艘专用航母”的头衔。

飞行甲板:173.7×27.4 米机库:单层,狭长(100×4.6 米),分为三段,每段可容纳 4 架“剑鱼”升降机:2 部无弹射器受限于当时对航母使用方式的理解,舰载机数量较少,且具备操作水上飞机的能力(舰桥后方设有大型吊车)

航行性能尚可,但稳定性不足,满载燃料时会向左舷倾斜 4 度。二战初期,其防空火力严重不足,直到1941年才在上层建筑前方加装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

战时经历

战争爆发后,“竞技神”负责在英国西南海域搜寻德军潜艇,之后加入英法联合舰队前往中大西洋。1940年7月7日,在“弹射行动”(针对法国投降后舰队的控制行动)中,其舰载机攻击了达喀尔港的法国战列舰“黎塞留”号并造成损伤。

1941年初,调往印度洋。1942年,日本航母舰队出现在锡兰(斯里兰卡)周边,“竞技神”遂开始撤离。但4月9日上午,在特林科马里海峡附近被日本舰载机截获。10:35 左右,约50架俯冲轰炸机发动攻击。

“竞技神”开火还击,并请求战斗机空中支援——但由于本舰无配属舰载战斗机,实际上无法防御。

10:50 时,“竞技神”被 37 枚 250 千克炸弹命中(最严重的炸点为舰首升降机与舰艉),失去动力并向左舷倾斜。5 分钟后,舰体翻转并沉没。19 名军官与 283 名水兵阵亡。

“光荣”级航空母舰

包括两艘改装自巡洋战列舰的航母:

“勇敢号”(Courageous):服役(巡洋战列舰)1917年1月;改装为航母 1928年5月5日;于 1939年9月17日 被击沉“光荣号”(Glorious):服役(巡洋战列舰)1917年1月;改装为航母 1930年3月10日;于 1940年6月8日 被击沉

标准排水量:22,500 吨;满载排水量:27,400 吨尺寸:240×27.6×8.5 米动力系统:四轴蒸汽轮机,90,000 马力航速:30.5 节航程:20 节航速下 6,000 海里装甲:水线带 76-51 毫米;反鱼雷隔舱 76-51 毫米;甲板 25-20 毫米防空武备(1940年):12×102 毫米高射炮,2×8 联装 40 毫米炮,22×20 毫米机炮,4×12.7 毫米机枪舰员:1,216 人

舰载机编制:“勇敢号”1939年9月:24 架“剑鱼”鱼雷攻击机“光荣号”1940年4月:18 架“海角斗士”战斗机,11 架“斯库亚”战斗轰炸机(共29架)改装与特点

原为装备4门381毫米主炮的高速巡洋战列舰,但防护薄弱。1919年退役并转为训练舰,1920年决定改装为航母。改装拖延严重:“光荣”1924年2月动工,“勇敢”6月动工,均需多年时间。

两舰改装后的结构与“怒火号”(Furious)类似,但外观变化显著:设有舰岛和烟囱;上层机库长度增加,可携带更多舰载机;升降机数量和尺寸未变。

1930年,“勇敢”装备了4部新型拦阻索系统,可安全接收最大5吨、降落速度110公里/小时的飞机。这种设备随后成为英国航母标准配置。1935年,两舰各加装2部水上机用弹射器(发射重量不超过 3,650 千克,速度 100 公里/小时)“勇敢”号成为首艘配备航空引导无线电信标的英国航母

战时经历

“勇敢号”

初期部署于地中海,1930年后加入本土舰队。1935年意埃战争爆发后返回地中海,但不久返英维修。1936年转入预备役,1938年用作训练舰。

1939年二战爆发后部署北大西洋。9月17日,其舰载机在爱尔兰西南海域搜寻潜艇期间,遭德国U-29潜艇偷袭。两枚鱼雷命中舰体左舷中部(机舱与锅炉舱),舰体在15分钟内沉没。514人阵亡(700余人被护航驱逐舰救起),成为二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大型军舰。

航空母舰服役情况

“勇敢号”(HMS Courageous)

最初在地中海服役,1930年8月编入本土舰队。1935年8月,因意大利-阿比西尼亚战争再度前往地中海,但在11月开始维修。维修完成后,于1936年中进入预备役。直到1938年8月之前,该舰被用作训练航空母舰。

与德国开战后,“勇敢号”驶入北大西洋。开战半个月后的1939年9月17日,其舰载机在爱尔兰西南部海域搜索德国潜艇。在执行回收飞机的机动时,未被空中侦察发现的U-29潜艇趁机占据有利位置并发动攻击。

“勇敢号”左舷中部的机舱和锅炉舱区域遭两枚鱼雷命中。攻击后15分钟内迅速沉没;舰上有514人阵亡(另有700余人被护航驱逐舰救起)。“勇敢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艘被击沉的大型作战舰艇。

“光荣号”(HMS Glorious)

服役初期隶属于地中海舰队;1931年4月1日与法国邮轮“佛罗里达”相撞,在马耳他修复损伤直至9月。1934年5月至1935年7月在英国进行维修和现代化改装。

战争爆发后,“光荣号”于1939年10月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入印度洋,搜索德国袭击舰“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未果后于12月返回地中海。1940年4月被召回本土舰队,为登陆挪威的英军提供空中掩护。4月24日,其舰载机空袭特隆赫姆的德军目标。之后将舰载机中队部署至挪威机场,并多次往返斯卡帕湾,将新一批飞机送往挪威,执行“穿梭任务”,时间为5月1日、18日和26日。

随着英军在挪威战败并开始撤退,“光荣号”于6月7日接收了二十多架陆基“角斗士”和“飓风”战斗机(这是“飓风”高速战机首次成功降落航母,飞机机体通过装载7公斤沙袋减速)。但未能及时撤离返回英国。

6月8日15时45分,“光荣号”被德国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发现。此时航母毫无还手之力:舰载“剑鱼”鱼雷机尚在机库中,甲板上满是尚未起飞的陆基战机。护航驱逐舰“阿登特”与“阿卡斯塔”试图以烟幕掩护航母并用鱼雷反击,但德舰成功规避并用炮火击沉“阿登特”。

尽管有烟幕,“光荣号”仍在16时32分被“沙恩霍斯特”的雷达引导炮火命中,引发甲板火灾,并使锅炉受损导致蒸汽压力下降。随后“沙恩霍斯特”靠近受损航母,并在几乎是“贴脸”距离进行炮击。从17时20分至17时40分的连续射击后,18时10分“光荣号”沉没;10分钟后,竭力保护航母并试图用鱼雷攻击“沙恩霍斯特”的“阿卡斯塔”号也被击沉。

据幸存者估计,大约有900人从沉没中的航母中逃出。然而,“沙恩霍斯特”被“阿卡斯塔”的鱼雷击中后驶离修理,未尝试救援任何生还者。英国人直到第二天从德国电台广播中得知航母沉没的消息。因此,数小时后,只有两艘恰好经过的挪威商船参与了救援。他们仅救起40人(其中38人来自“光荣号”,2人来自护航驱逐舰)。总死亡人数为:“光荣号”1,207人,驱逐舰312人。

0 阅读:47

胡侃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