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九“来时机票1千多,回去的机票1万多。”今年春节期间的海南岛旅游,因为机票暴涨再度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由于大量游客被困岛上无法顺利离开,海南成为一个来了就走不了的旅游海岛。以往春节期间,海南旅游通常是因为“天价宰客”之类的新闻引发关注,而这一次游客大量被困,在更深层面暴露了海南旅游岛的软肋——有限的运力远远无法满足游客的高峰需求。
如果是在平时旅游淡季,海南不会出现这种游客大量滞留无法离岛的局面。但是由于春节期间游客大量涌入,远远超过了海南岛的运输能力。由于海南和内地之间隔着一条琼州海峡,和内地的通行只能靠传统的轮渡,以及飞机。2004年以后,广州到海南的跨海铁路开通,但是,火车到了码头,也要分拆之后通过轮渡传送过海,耗时大概3小时。这就意味着,想要穿越琼州海峡,最终还是只有两种方式——轮渡和飞机。按照海南的官方数据,今年春节8天假期,全省接待游客95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8%,如此大的游客增幅,又需要在几天之内集中离岛,这就远远超过了海南的运力。海南的两大离岛方式,无论是飞机和轮渡,空运和航运的能力都难以满足短期之内的高需求。
2024年2月17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迎来返程高峰,值机的旅客。(视觉中国供图)
由此就造成了机票价格暴涨,而那些开车自驾的游客,则被堵在码头大排长龙,尤其是那些新能源车,因为被担心自燃引发火灾,登上港口轮渡的指标更加紧张。由于无力承担高价机票,或者自驾车在码头排队时间过长,很多游客不得不推后返程时间,找一家便宜酒店住下,等待合适的离岛机会。这一次海南的运力瓶颈暴露之后,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就再度浮出水面,海南为什么不修一座连接大陆的跨海大桥?琼州海峡最窄处不到20公里,最宽处也不到40公里,为什么在琼州海峡迟迟不能搭建起跨海大桥?如果有了跨海大桥,就可以一举突破海南岛的运力瓶颈。
以港珠澳大桥来看,当年(2009年)的预计投资额原本是700多亿元,到2018年建成时,实际投资超过了1200多亿元。按照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在2010年申请立项的报告,当时预计总投资约1400多亿元。考虑到十多年的通货膨胀,以及参照港珠澳大桥的超支程度,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投资规模现在保守预计将在2000亿元以上。海南去年的财政收入大概900亿元,财政支出2200多亿元,跨海大桥对于海南的压力可想而知。海峡对面的广东省虽然实力更强,但是对跨海大桥的意愿显然不如海南,所以最终愿意为跨海大桥分担多少费用,显然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海南岛的跨海大桥到底要不要修建?运力瓶颈到底如何破除?如果说过去30多年还可以慢慢研究论证,到了现在,其实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今年春节期间让大量游客滞留,而是因为,海南岛和过去30年的地位已经完全不同,被赋予了打造我国最高标准自贸港的历史性责任,而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2018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海南自贸港的蓝图,不仅要将海南岛打造成国内最大的自贸区,更是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量级自贸港。在海南岛的设计蓝图里,2025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2025年之前,海南岛要实现全岛封关运作。所谓封关运作,就是通过封关,将海南打造成一个“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这是海南岛成为重量级自贸港的重要标志。不过,就在即将封关的前一年,海南岛在今年春节期间暴露出严重的运力问题。对于雄心勃勃的海南自贸港而言,如果想要对标香港、新加坡和迪拜这样的国际大港,让游客能够自由往来应该是最起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