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这边也有三个小将入选,浙江队和武汉三镇各有两个,看来现在国内的青训水平都在慢慢提高,不过最让人惊喜的还是那些已经出国留洋的小将们也能入选。
青岛海牛那边倒是完全相反的路子,他们刚刚续约了34岁的萨里奇,这位波黑老将已经在球队踢了两个赛季,这次又签了新合同,看来是打算继续用老外撑场面。
现在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一方面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青训球员,另一方面俱乐部却不愿意给他们机会,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青训再好也是白搭。
国家队集训和俱乐部比赛时间冲突这个问题也需要好好解决,不能让年轻球员总是在两头为难,特别是那些已经出国留洋的球员,更需要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实可以考虑在联赛中设立青年球员的强制上场时间,这样至少能保证年轻人有机会在场上证明自己,而不是永远坐在替补席上望着球场干着急。
现在像杜月徵、杨希这样的留洋球员还是太少了,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的国际合作渠道,让更多的年轻球员有机会去欧洲接受更好的训练和比赛。
青训投入和俱乐部评级挂钩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可以激励俱乐部更重视青训工作,而不是一味地靠买外援来解决问题,这样长期来看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更有利。
目前的情况就是,青训出来的球员水平在提高,但是俱乐部不敢用,或者说不愿意用,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年轻球员得不到机会,就永远无法成长。
建立U23联赛可能是个解决办法,让年轻球员有更多的比赛机会,但是这个联赛的水平和竞争强度也要保证,不能变成一个纯粹的练习赛。
对外援的年龄也要有所限制,不能让一些快退役的外援来占用年轻人的位置,这样既浪费资源,又影响了本土球员的发展。
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青训评估体系,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青训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崔康熙在祸害山东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