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使者正青春

文旅中国 2024-08-14 15:56:46

▲ “非遗课堂”吸引中外学生登台体验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摄

“我可以试试织布吗?”对手工织布充满好奇的西安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籍留学生李娜,手持梭子,引着彩线穿来穿去,一旁的同学纷纷拿起手机,帮她定格这美妙的瞬间。在聆听了古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绸等特产增进各国人民交往的故事后,不少留学生与李娜一样,迫不及待地要切身感悟丝路文明,成为新时代的丝路使者。

为庆祝“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10周年,不久前,由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丝路遗产秀”——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活动通过丝路遗产展示、西安鼓乐表演、丝路艺术沉浸体验、“心目中的丝绸之路”分享等环节,展示悠久灿烂的丝路世界文化遗产。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埃及、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的百余名中外学生,与非遗、古迹遗址保护领域的专家一起,以“丝路”为纽带,共话遗产保护和传承。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历史通道,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文化交流,未来将结出更多硕果。”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生珍珠说。活动中,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心目中的丝绸之路”,表达年轻人对丝路文化的热爱。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生金森成,介绍了自己国家多处见证丝路辉煌的历史遗产点。他认为,在西安举办这次“丝路遗产秀”很有意义,让大家重新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文化遗产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西安交通大学的中国学生吴一帆说,去年,他申请成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的实习生,积极参与多项遗址保护相关工作。同时,他走张掖、抵敦煌,沿着河西走廊触摸历史。在他看来,丝绸之路的壮观不仅是眼前的广阔与丰富,更是精神上的深邃和神秘。

学生代表的真情分享,引发了现场学生的强烈共鸣。来自泰国的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生陈懿明说:“我的国家也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对丝路文化有着深刻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不同文化合作的象征,为今天互联互通的世界奠定了基础,非常了不起!”

古道连通世界,驼铃千年未绝。如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力量源泉。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动文化遗产的成果共享和宣传展示,通过国际协作,共同推进对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冯健表示。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的西安鼓乐,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名片之一,也是不断推进丝路交往的重要文化见证。活动中,西安东仓鼓乐社为中外学生呈现了一场融合西安鼓乐、仿唐乐舞的大型唐代宫廷燕乐表演《鼓声不能停》。

舞台上,当乐师在演出最后介绍自己在西安东仓鼓乐社研习几载、十几载甚至几十载传承这一古老技艺时,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阮氏玄眼眶湿润了。她说:“情节打动人心,表演老师的坚持不懈也很感人,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演出结束后,舞台变成了“非遗课堂”,学生们争相上台,辨识笙、箫、笛、琵琶、中阮、筚篥等乐器。一位留学生说:“我小时候学过笛和鼓。今天第一次知道中国的鼓种类如此多,有坐鼓、单面鼓、高把鼓等,让我领略到非遗的无穷魅力。”

此外,大唐芙蓉园里,50余幅尽展丝路遗产点风貌和丝路沿线风土人情的精美摄影作品,吸引了中外学生和嘉宾驻足欣赏。与此同时,在专业染织老师的指导下,中外学生动手体验传统植物染色、染缬技法和传统纺织技艺,大家兴味十足、收获满满。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贝贝说,为了参加此次活动,她提前做了“功课”,查了哈萨克斯坦多处遗址的资料并分享给同学,今后要把丝路遗产、丝路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努力当好中哈友谊的青春使者。

责编: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