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现在每年的众多医学毕业生面前都摆着这样一些选择:考研?工作?还是规培?可能有些人早就做好了毕业的规划和准备,但也有一些人还在纠结、难以抉择。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本科毕业直接规培的经历。
2017 年的夏天,我从生活了五年的大学毕业,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那一刻,我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我再也不是每个月拿着生活费,只需要操心学习、考试的学生了。
当看到好多同学在纠结是去上班还是规培的时候,我还是很庆幸的,因为在实习未结束之前,我便参加了医院的规培招生,所以毕业便开始了规培之路。
轮转科室,
收获满满
规培开始跟入职差不多,也有基本的岗前培训,然后便是为期两年左右的各科室轮转,每个科室两个月,医院里大部分的临床科室都能轮转到。
我第一个轮转的是呼吸科,进科的第一天我是十分忐忑的,因为我的专业是针灸推拿,我的内科知识并不是很扎实,所以心中底气有点不足。
在呼吸科的两个月,我从略知皮毛到熟练掌握:呼吸系统常规疾病的诊疗、检验报告、胸部 CT、肺部查体等等。虽然这些书本上都有,但没有人是按着书上生病的,到了临床我才有了真正的体会。
在这期间,我常常觉得自己的理论知识不够,所以我多次抱起书本查漏补缺,一来二去,我便能将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较好地结合并运用起来了。
接着我还轮转了消化内科、心内科、肿瘤科、肾病血液病科、针灸康复科、脑病科、普外科、五官科、放射科等等。
两年下来,我收获满满。不仅对轮转的各个科室的常见疾病诊疗、基本技能操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我还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
图源:自己拍的
特别要提的是规培期间的师承学习。
在规培开始时,学员们就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等综合情况选择师承老师,师承贯穿了整个规培三年。我每周都会有跟师学习,主要以门诊为主,学习专科的诊疗以及老师的特色技能,以上这些也为我未来的工作铺下了很好的基石。
规培第三年,我便选择了原本的专业,定科在针灸康复科,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学习了针灸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各项操作技能。
半年后,我就在科室独立上岗值班了,这时候我完全没有当初的担心和不安,更多的是坚定和自信。
补贴不多,
但能保证基本生活
说了这么多,也有些现实的问题要说说,那就是薪资待遇。毕业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好意思再向家里伸手要生活费了,大家都知道学医前期投入很大且回报低,那我规培期间的薪资待遇怎么样呢?
我们规培期间是有经济补贴的,分为国家和单位两部分,各个省份、医院和专业都有一定的差异。
我规培的单位,中医专业一个月能到手 3500 元,其中国家补贴 2000 元,单位补贴 1500 元。虽然经济补贴可能不是很多,但保持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单位还提供 300 元的住房补贴;购买了五险;期间参加各项活动、比赛之类的也会有奖金等。
我规培定科后单独值班,科室也会按照工作量分发绩效,每个月能有 1000-1500 元左右;年底还有绩效奖金,第一年 1000 元、第二年 2000 元这样逐年递增。
这样我既保证了基本生活也充分获得了学习的机会。
规培结束后再找工作,
有哪些好处?
规培带给了我什么?虽然实习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但远远没有规培来得深刻。规培让我慢慢强化了大学五年学习的理论基础、更是增强了我的临床实践技能,让我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坚定且自信地走下去。
因为我是本科学历,这个学历在医学专业里并不出众,规培之后我的临床经验会更丰富,临床实操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比没有规培过的医学生更强。
而且,现在为了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临床医学专硕和规培并轨,所以我相当于是专硕出来的,所以我在找工作时也更有优势。
医院更愿意优先录取已加获得规培证的员工,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大医院的岗位也要求要先获得规培证。
除此之外,规培结束后再找工作,可以有更多选择,不仅是医院,还有专业的选择。有的人可能规培之后会有从本专业转到其他专业的想法,虽然也得深入学习,但是学习起来更容易,能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专业。
还有一点就是,在薪资待遇方面,有规培证的医生的薪资待遇基本都会比没有规培证的医生的薪资待遇好一些,我就职的二甲中医院,规培毕业的待遇和在编人员的待遇一样,而没规培过的人员的基本工资要少一半。
规培这三年,除了学习了不少医学专业知识,我也见识到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但这也让我更坚定要继续走医生这条职业道路的心。
所以不论因为什么来学医,不论如今环境如何,我仍坚持医学初心,不断精进自身专业水平,竭尽所能治好病人。
其实这么来看,规培三年不光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审视、自我摸索的过程,在这三年里让我有时间好好正视自己,看清楚、想明白自己未来到底想要什么。
规培是缓慢步入职场的过程,它给我留下了成长的时间。如今,已是我规培毕业工作的第 4 个年头,我甚是庆幸当初毕业就决定先去参加规培。
希望我的经历可以为那些刚毕业还比较纠结的、以后仍想走医学这条路又不想考研的同学们,提供一点小小的参考。
作者:花生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