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到印度,全世界都学会了用稀土挟制特朗普
随着美乌矿产协议再次生变,印度俨然是发现了新机会,开始积极游说美国投资自己,把印度打造成为一个可以“取代中国”的全球稀土开采和精炼中心。
这几天,印媒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万字“策论”,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开采稀土的未来在印度。
客观上来说,印度想要发展稀土产业,是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的。全球稀土储量9000万吨,中国占了快一半,而印度占了690万吨,虽然跟中国不能比,但是也排进了前五,能算是数得上号的稀土大国。
但还是那句话,发展稀土产业,乃至成为“第二个中国”的难点,其实从来不在于储量有多少上,而在于稀土精炼技术上。这种技术,是中国的“独门秘诀”,美国研究了那么多年,都没研究明白,更别提印度了。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美国真的研究出来了,以特朗普那种“美国优先”的逻辑,这种馅饼,能砸到印度头上吗?完全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印媒刊出来的这篇文章,完全就是白日做梦。
那么,接下来,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明明知道是胡扯,印度还装模作样地一定要把这件事拿出来讨论呢?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印度,在跟美国进行关税谈判。所谓的“发展稀土产业”,不过是印度用来跟美国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
特朗普跟中国的这一轮关税战打下来,没能占到任何便宜,反而让全世界都看穿了美国的“痛点”,那就是稀土。虽然特朗普以及美国的军工巨头现在还在嘴硬,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稀土问题上,美国现在被中国“卡脖子”卡得非常痛苦。不然,特朗普也不会三天两头惦记着要跟泽连斯基签署所谓的“矿产协议”了。
但是,矿产协议可不是那么好签的。3月份的时候,泽连斯基人都坐进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了,结果两个人公开在全球媒体面前闹崩了,矿产协议自然也就没下文了。到了4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穿针引线”了一个多月,终于又带回了矿产协议即将回归的好消息,但很快,又被乌克兰兜头破了一盆冷水——乌克兰财长直接“辟谣”,说至少本周之内,美乌肯定不会签署有关协议。
泽连斯基用一个“矿产协议”把鲁比奥和特朗普当猴耍,全世界都看出来了。而印度,作为国际政治中的知名投机者,也想要拿稀土问题在美国那里做做文章,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毕竟,乌克兰的稀土矿,绝大部分都在俄控区,印度的稀土矿,好歹是是实打实地攥在自己手里的。美国的羊毛,连泽连斯基都能薅得,我莫迪自然也可以薅一薅。反正,如果美国压根不理会印度,那印度也没什么损失;如果美国把这件事当真了,那印度正好可以借题发挥,在跟美国的关税谈判里提出新要求。算下来,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如今的特朗普,在稀土问题上,就像一个追着车夫的胡萝卜不停奔跑的驴,谁来了都能遛他几下,但这一切,如果用两个字概括的话,就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