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王黄呈忠:唯一留下真实影像的太平天国王爷,不太出名的猛人

北纬的咖啡豆 2024-12-09 15:08:26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位眼神凌厉的太平天国将领,这就是戴王黄呈忠留给后世的唯一影像,也是我们窥探他传奇人生的唯一窗口。

照片中,他端坐椅上,虎皮大衣彰显着曾经的荣耀,脸上的刀疤诉说着沙场拼杀的残酷。

这位几乎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太平军将领,究竟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

01

太平军中的崛起

1850年,广西金田村的炮声震动了沉睡的大清王朝,也彻底改变了黄呈忠的人生轨迹。

24岁的他,或许是受“拜上帝教”感召,或许是出于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愤懑,毅然投身太平军,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他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出身,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一身武艺,他擅长刀剑棍棒,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敢打敢拼,很快便在太平军中崭露头角。

早期的太平军,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南方大地,黄呈忠在这场烈火中不断淬炼,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他总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勇猛作战,在每场战斗中都立下战功,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领导的认可。

他起初获任殿左军主将一职,此乃掌管精锐部队的要职,无疑是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

随着太平军的节节胜利,黄呈忠的官职也随之提升,咸丰十年(1860年),他因战功被封为“宝天义”,这是太平天国独特的爵位制度,标志着他在太平天国等级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宝天义”的封号,并没有让黄呈忠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一直拼杀在前线,靠打胜仗展示自己的能力。

他性格刚强,不怕敌人,经常冲锋在前,鼓舞着周围士兵拼尽全力战斗,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极富胆识,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带领部队化险为夷。

02

宁波之战

1861年,对黄呈忠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他被分配到了侍王李世贤的队伍里,成了开路先锋。

太平天国后期,李世贤是位赫赫有名的猛将,以战无不胜著称,在李世贤的指挥下,黄呈忠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宁波之战。

1861 年 4 月,黄呈忠在李世贤手下做事,一鼓作气拿下了景德镇。

随后,他受指派与范汝增等人率部挺进浙江,太平军在浙锐不可当,接连攻克浦江、诸暨、上虞、余姚、奉化等地,清军则连连溃败。

12月,太平军兵临宁波城下,宁波是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经济繁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驻守宁波的清军守将深知宁波的重要性,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他们显得力不从心。

黄呈忠深知宁波的战略价值,他决定速战速决,一举拿下这座城池,他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迷惑了清军和盘踞在宁波的外国势力,最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宁波。

宁波的沦陷,令西方列强惊诧不已,因唯恐太平军妨碍其在华商业活动,他们遂介入了这场冲突。

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三国领事向黄呈忠发出提醒,希望太平军能从宁波撤走,黄呈忠深知列强的实力,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列强的压力,他一面假意答应停战,稳住列强,一面积极备战,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冲突。

与此同时,黄呈忠还展现出务实的一面,他宣布安抚民众,维护社会安定,还明确说太平天国打算和外国商人正常做生意,让外国商人在他们控制的地区自由买卖商品。

这表明黄呈忠并非一味排外,而是希望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不过列强并没有被黄呈忠的策略所迷惑。

1862 年 4 月,面对增派军舰和军队、欲武力干涉的他们,黄等人毅然拒绝大洋人拆除宁波城外炮台、撤城楼大炮的无理诉求,更坚决反对洋人在城外划地建租界。

面对列强要求太平军退出宁波的通牒,黄呈忠更是嗤之以鼻,展现出不畏强敌的民族气节。

5 月 10 日,于宁波城外,炮声震耳,面对外国势力与清朝军队联合猛轰,黄引领士兵毅然投身反击。

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在敌军优势的火力下,坚守阵地,拼死抵抗,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他们的热血,每一处城墙都见证了他们决不退缩的英姿。

但敌众我寡,清军与外国势力的攻势愈发猛烈,太平军在经过一番惨烈的搏斗后,被迫撤离宁波,转守余姚、上虞。

虽然宁波失陷但黄呈忠和他的将士们在那片土地上留下的壮志豪情,却成为了永恒的丰碑。

他们面对强敌,坚守国家领土的决心和勇气,无疑是他们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极其宝贵的历练。

03

青浦之战:击溃淮军和洋枪队

宁波之战后,黄呈忠并没有气馁,他正在努力整饬军队,打算再跟清军打一仗。

1862年秋,他与忠诚的太平军领袖李秀成并肩作战,向繁华的上海进发,但在青浦附近,遭遇了李鸿章调来的淮军及昂贵招募的外国洋枪队。

9月2日,青浦土地上硝烟弥漫,战鼓雷动。黄呈忠与范汝增带领着太平军,以坚韧的意志和出人意料的勇气,与敌人展开了生死决斗。

淮军或许拥有精良的装备,但太平军士气如虹,战斗中展现出了丰富的经验,洋枪队虽手握先进武器,但在太平军的坚决抵抗下,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数小时的血战之后,太平军大获全胜,洋枪队的雇佣兵中有三分之一、近600名的淮军在激战中丧生,而洋枪队的头领,拥有清朝副将封号的美国人华尔,身负重伤,五弹穿身,于次日不治身亡。

青浦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也沉重打击了清军和外国干涉势力的嚣张气焰。

此战充分展现了黄呈忠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太平军的战斗力,他巧妙地运用战术,把太平军的特长发挥到极致,结果以少胜多,战绩非常亮眼。

9月9日,淮军残部和洋枪队再次进攻青浦,试图挽回败局,黄呈忠带兵稳扎稳打,又一次把敌人打败,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青浦之战的胜利,使黄呈忠声名鹊起,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一位杰出的将领,自此他被封为“戴王”,这是对其战功的肯定,也是对其地位的提升。

令人惋惜的是,彼时太平天国已渐趋颓势,内忧外患,局势愈发严峻,黄呈忠虽于战场略有建树,却也无力扭转全局败落之态。

04

辗转各地,最终覆灭

青浦上空烟雾仍存,然而太平天国的命运却如夕阳西沉,1863 年,曾国藩率湘军围困天京,其核心区域危如累卵,各路太平军在清军猛击下形势紧迫。

黄呈忠携手范汝增,率部回余姚,意在平浙江之乱,淮军大举进攻时,范汝增战伤匿于民间疗治,黄呈忠统领残部且战且退,终在义乌设防线。

1864 年,太平天国深陷绝境,处境黑暗至极,天京被湘军严密封锁,仿若铁桶。各地太平军亦被重重围困,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

黄呈忠随侍王李世贤,于皖浙之间疲于奔命,同淮军及楚军在德清、昌化乃至安徽多处激烈交战。

他们试图撕破清军的封堵,找寻转机,然而未能力挽狂澜。

五月之时,黄呈忠偕李世贤撤离浙江,转战江西,欲围抚州,久攻未克,其后进军建昌(今南城),仍未攻克。

尽管屡次受挫,黄呈忠却不言败,他率领部下夺取宜黄、崇仁,坚守这两座城池,欲将其作为据点,持续对抗清军。

然而时势已定,1864 年天京沦陷。

消息传遍各地,太平军士气大跌,战斗意志逐渐崩溃,这场持续了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以天京沦陷为标志走向终结。

天京陷落后,清军加大了对各地太平军的围剿力度,黄呈忠在江西的处境也变得更加艰难,面对清军的猛烈攻击,他不得不丢掉宜黄和崇仁,慌忙向南方撤退。

他从广东撤入福建,试图在福建开辟新的战场,在福建,黄呈忠带兵打下漳州城,第二年二月又把漳浦也拿了下来。

他在福建努力扎根,继续跟清军抗争,只是清军的追击从未停止。

1865 年 5 月,清军攻克漳浦,一片混沌间,黄呈忠踪迹难觅,有关他的记述至此戛然而止,其最终归宿遂成谜团。

05

结语

黄呈忠的经历,恰好反映了太平天国那段历史的方方面面,如今关于黄呈忠的记载寥寥无几,只有那张珍贵的照片,记录着他曾经的存在。

此图乃太平天国历史之珍宝,于了解那段过往助力甚多,图中黄呈忠,眼神坚定,尽显不屈不挠之精神。

太平天国虽未竟功成,却为中国近代史带来诸多变革,它昭显了清王朝的腐敝与衰颓,亦激扬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黄呈忠作为太平天国的一员,他的经历和命运,也值得我们深思,他的经历不单单是个人的遭遇,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哀愁。[太阳]

参考来源: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 戴王府遗址广西自治区人物 黄呈忠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