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曾是我国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本该有着大好前途的他,却因为崇洋媚外,竟舍弃完美的职业,不惜卖掉国内所有的资产,也要前往美国生活。
为了表“忠心”,他还多次贬低我国文化、辱骂国人,甚至还叫嚣着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美国人。
而他就是“明星教授”徐思远。
那么,徐思远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一、个人经历
徐思远自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卓越的学术潜力。
虽家境普通,但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倾尽所有为徐思远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好在徐思远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后来凭借努力,成功考入东北财经大学。
大学期间的徐思远,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会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
毕业后,徐思远就选择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经济学教授。
在东北财经大学任教期间,徐思远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教学能力,迅速成为了学校的明星教授。
不仅多次在一些重要的学术刊上发表论文,就连学校也会给他一些重要的学术任务。
此时的徐思远不仅事业蒸蒸日上,就连家庭也是非常的美满。
但谁能想到,如此优秀的徐思远竟也是个崇媚洋外之人。
他非常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去美国生活。
尤其是之后的一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去美国生活的决心。
在一次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上,徐思远看到欧美学者优越的生活,以及自由的学术环境后。
他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认为只有去国外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于是他就和妻子商量去美国生活,彼时妻子正好怀孕,想着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想法竟遭到了妻子的反对。
毕竟,这次是去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新环境,到异国他乡真的能过的更好吗?
然而徐思远想去美国的想法非常坚定,为了能顺利去美国,他竟向妻子提出了离婚。
而不想与徐思远分离的妻子,只能答应了去美国的要求。
二、前往美国
2018年,徐思远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并卖掉了在北京的房产和汽车,带着一家人奔赴到了美国。
本以为到了美国,自己就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国内引以为傲的学历,在这里却一点用都没有。
前后给美国多个大学投递简历,甚至自降身份申请一些基础职位,依旧是没有一所大学愿意录用他。
但在美国生活,没有资金是万万不行的,再加上儿子的出生,各种地方都需要用钱。
即使他们刚来的时候有一些积蓄,但时间一长,这些积蓄也都所剩无几。
后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徐思远不得不做一些最底层工作,如送外卖、开出租车等。
这些工作不仅辛苦劳累,还总是会遭到外国人的歧视和侮辱。
就算在美国生活特别的艰辛,徐思远不仅没有任何回国的想法,甚至还将他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全都归结在“中国人”这个身份上。
随后,徐思远开始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发表一些极端和偏激的言论,甚至对祖国和人民进行诋毁和攻击。
甚至还扬言,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美国人,不让他学中文,也不会让他接触任何中国文化。
而徐思远之所以会有这些过激的言论,无非想以此方式来增加,在美国人心中的好感。
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徐思远这些过激的言论,不仅没有在美国那里获得好感度,反而还给美国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而他那些言论传到国内后,也遭到了国内网友的质疑和指责,就这徐思远仍没有悔改之意,甚至还在网上继续发布挑衅性言论。
俗不知这种行为,让他在国内外的声誉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最后两边都没有讨好的徐思远,彻底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三、想法改变
或许是在美国飘零这么多年,见自己一直没有好的成就,徐思远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愚蠢,并开始怀念祖国的温暖和包容。
试图通过为“中国”发声的方式,来修复自己与祖国的关系,但都没有什么用。
就连徐思远曾经的朋友和同事也离他而去,也不再信任他,不愿意与他有任何形式的往来。
最后徐思远陷入了被全世界唾弃的困境,成为了自己赴美的牺牲品。
结语:
徐思远的故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他从一个学界明星到异国飘零的悲惨结局,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和中国人的身份,坚守底线和尊严。
也希望大家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保持乐观和坚定,勇于面对现实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信源:
《这个吃里扒外的知名公知教授出走美国后,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