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中非常传奇的一位人物,他青年时因刘备三顾茅庐而从此一生追随刘备,为蜀汉王朝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被视为忠臣良相的典范,诸葛亮本来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诸葛一族是当地的名门大户,祖上家世显赫,荣耀一时,可是到了诸葛亮这辈,诸葛家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他3岁丧母8岁丧父,少年时期便颠沛流离,和弟弟一起寄人篱下,投靠到自己的叔父诸葛玄的门下,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便在隆中隐居。
东汉末年形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风气,隐居山野的人一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一种人是看破红尘,觉得生无可恋所以才选择隐居,而另一种人则是想借隐居之名来炫耀自己的才能,虽然名义上是隐居,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博得名声,找一条捷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诸葛亮则属于后者,他之所以隐居隆中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他还没有想好到底要投靠哪一支势力,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葛亮为了寻找时机只能暂时隐居,直到刘备的到来。
刘备当时被曹操追的到处跑,狼狈不堪,但是为何诸葛亮还选择追随刘备呢?一方面刘备非常有诚意,另一方面刘备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而曹操、孙权势力已经形成,手下战将谋士无数,自己一个初出茅庐不久的年轻人恐怕不会得到他们的重视,而刘备虽然暂时没有资本,但是却非常有潜力,一旦投资成功,诸葛亮便可名扬天下,这就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实际上诸葛亮的这种想法完全正确,刘备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打下了蜀汉根据地,并在成都称帝吗,而诸葛亮也成为了蜀汉的开国丞相,享受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当然诸葛亮对于刘备还是非常感激的,对于这位自己追随了20多年的老板,诸葛亮在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将个人感情真挚的毫无保留的表达了出来,其中既有对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痛心,又有对蜀汉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对刘禅的关怀,后世称读《出师表》不流泪者是为不忠!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英雄迟暮,由于长年累月的在外征战,诸葛亮的身体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尤其是六出祁山,次次未见寸功,这让诸葛亮十分上火,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熬夜参谋军事,诸葛亮的身体逐渐出现了危险,司马懿就曾经打探蜀国使臣诸葛亮每餐吃多少饭?蜀国使臣称丞相饭量极少,司马懿听完哈哈大笑认为诸葛亮命不久矣,事实上诸葛亮也确实如此,《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曾经有诸葛亮多次昏倒的描写,而且还大口的呕血。
甚至有史料记载诸葛亮在去世之前大量的呕血实际上是消化道出血,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一个最有可能的病症就是肝硬化,长期的熬夜和精神紧张以及几员大将的去世让诸葛亮十分痛心,这也是他去世的一个重要原因,肝硬化放在今天都是一种绝症,非常难以治愈,诸葛亮应该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病体沉重,然而为了报答先主大恩,还强撑病体上阵指挥,最终在五丈原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实在是可敬、可悲、可怜、可叹!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