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抵达佛印禅师的居所,映入眼帘的是门上一张素雅的字条,其上悠然书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此段佳话,源自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与佛印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苏轼,这位集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于一身的风流人物,与佛印禅师——俗名林了元,一位在北宋禅林享有盛誉的高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之间的交往,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有次,苏轼游历四方,偶至一座古刹。步入寺内,他察觉到禅师对他的态度颇为冷淡,与其他宾客的热情相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禅师就是佛印禅师。
苏轼心中虽有微澜,但面上却波澜不惊。他环顾四周,寺庙的布置简约而不失雅致,一股莫名的灵感悄然滋生。他决定,以对联为媒介,巧妙地表达对禅师态度的不满。

苏轼缓步至禅师面前,轻声说道:“吾有一联,愿求禅师品鉴。”
禅师闻言,微微颔首,示意苏轼继续。苏轼随即吟出了上联:“坐请坐再请上坐。”禅师一听,心中暗自惊讶,上联中暗含的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然而,他并未表露分毫,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苏轼的下联。

苏轼见禅师未有任何反应,便继续吟出了下联:“茶敬茶敬香茶。”下联中,苏轼再次以茶为喻,巧妙讽刺了禅师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的粗茶淡饭,到后来的香茶相待,寓意着禅师对他的态度由冷漠转为热情。
禅师听完苏轼的对联,顿时面如火烧,羞愧难当。
他深知自己的态度确有不妥之处,于是连忙向苏轼致歉,并亲自为他烹制了一壶香茶,以示歉意与尊重。

自那以后,两人的交往愈发频繁,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苏轼在江北瓜州任职期间,与江南的金山寺仅一江之隔。他时常与佛印禅师相聚,共探禅法之奥秘。
一日,苏轼自觉在禅修上有所精进,便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诗,并派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诗中写道:“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在佛教中,“八风”象征着人生中的八种境遇:嗔怒、讥讽、毁谤、赞誉、利益、衰败、苦难、欢乐。这些境遇如同狂风骤雨,易于扰动人心。苏轼自诩已达到不为八风所动的境界。

佛印禅师接到诗后,略作思索,仅批了两个字,便让书童带回。
苏轼满心期待禅师的赞赏,可打开批示后,却只见“放屁”二字,不禁怒火中烧,随即乘船过江,欲找禅师理论。当他抵达禅师居所时,只见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书:“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轼看罢,顿时如醍醐灌顶,羞愧难当,意识到自己修行尚浅,仍需精进。

朋友们,苏轼与禅师之间的对联趣事,不仅彰显了苏轼的机智与才情,更体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智慧交锋。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挚友,其实并不复杂,归根结底,源于他们之间的诸多共同点与深厚的情感纽带。
他们共同热爱文学与禅学,这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相遇,彼此照亮,共同闪耀。
苏轼作为一代文豪,诗词歌赋皆有所成;而禅师则对禅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厚的造诣。他们在一起,仿佛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可以畅所欲言,探讨文学与禅理的奥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他们相互尊重与欣赏,如同高山流水遇知音。
苏轼钦佩禅师的佛法造诣与禅学智慧;禅师则赞叹苏轼的文采飞扬与才华横溢。这种相互欣赏与尊重的情感,如同纽带般将他们紧紧相连,使得他们的友谊愈发深厚。
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也颇为相似。
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但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自嘲。这种性格与禅师
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境界不谋而合。他们在一起,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港湾,可以倾诉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朋友们,苏轼与禅师之间的友谊,并非偶然。他们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缘,因相互尊重与欣赏而相知,因相似的人生经历与性格而相惜。这种友谊,如同珍贵的宝藏,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