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华揭秘:为什么李金斗总是爷爷长爷爷短的?

文韵流芳斋 2025-03-10 15:36:28

有一次,电视台采访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

当主持人问到李金斗时,常宝华笑呵呵地说:“李金斗啊,他见我永远是一口一个‘爷爷’叫着,太认真了。”这样的回答,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常宝华继续说道:“他总是给我买衣服,非常孝顺。”听到这里,观众的好奇心更加浓烈了。

那么,李金斗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他的相声道路又是如何开始的呢?

李金斗的相声入门故事

李金斗,北京曲艺圈的著名相声演员,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

小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事相声这一行。

事实上,他小时候还因为发音问题有点大舌头。

看似跟相声无缘的他,却因一场意外踏上了这条道路。

1960年,北京曲艺团学员班开始招生,李金斗的同学酷爱相声,约他一起去报考。

没想到同学落榜,而李金斗却因意外被录取。

录取通知书寄到了街道办,李金斗的奶奶为他烧了这封通知书。

奶奶心疼李金斗,不愿他走上“耍贫嘴”的相声路。

一切似乎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赵振铎,这位相声名家,“责任心极强”,骑着自行车找上门来。

赵振铎的白衬衣和名牌自行车在李金斗眼中,是坐在家门口的小孩子永生难忘的风景。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吃相声这碗饭。

在赵振铎的多次劝说和耐心柔和的态度下,奶奶终于松了口,同意李金斗去学员班报到。

李金斗也因此搭上了相声的列车。

相声界的规矩与辈分

提到李金斗,大家都知道他是相声界出了名的讲究辈分的人。

李金斗1959年出生,但是凭借拜师赵振铎的缘故,他成了“明”字辈的传人。

尽管在相声界中,他是年龄大辈分小的演员,但他从未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规矩。

相声,是一项靠口传心授的艺术,从上学起,就得重视拜师学艺。

新中国成立后,师徒关系也演变为了更为现代的师生关系。

而改革开放后,相声界慢慢恢复了传统的拜师仪式,相声演员在私下也以相声辈分互相称呼,但在正式场合还是以同志、老师、先生来称呼。

作为相声界的规矩达人,李金斗每次拜访侯宝林,都规规矩矩地叫“师爷”。

第一次去侯宝林家时,他甚至提了两盒点心。

侯宝林笑他:“宝贝儿,你才挣多少钱,别这样了。”但是李金斗坚持:“师爷,哪能空手来呢。”自那以后,李金斗每次去看侯宝林都会花6分钱买两块碱,还帮侯宝林搓后背。

师徒情深:赵振铎与李金斗

赵振铎不仅指引了李金斗的相声之路,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一般关心。

为了把通知书带到李金斗面前,赵振铎挤时间、克服困难骑自行车亲自送到,就连李金斗奶奶担心“耍贫嘴”的担忧也通过耐心解释,安抚到满意。

李金斗把这种感激和尊敬深刻的记在心里,每次提起赵振铎,总是一脸敬仰。

他说,赵师傅不仅教会他技艺,更让他明白什么是相声人的风骨和情怀。

赵振铎的朴实与认真深深地影响着李金斗,让他在相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侯家趣事:李金斗与侯宝林

侯宝林和李金斗,师徒情深趣事多。

在侯宝林家,买碱的笑谈成为了经典。

每次去看望师爷,李金斗总是备好“礼物”——两块碱。

这些小事,常常被李金斗拿来开玩笑,但背后透露的却是对师爷深厚的情谊。

侯家大儿子侯耀华比李金斗大一岁,小儿子侯耀文比李金斗小一岁,辈分关系错综复杂。

无论如何,李金斗严格遵循辈分称呼:“二叔”、“三叔”,彼此关系无比亲密。

在一次相声界的聚会上,年纪轻轻的相声演员郭晓小见到李金斗,赶紧上前规规矩矩地喊“李老师”。

李金斗微微一笑:“你是侯耀文的徒弟,你应该喊我‘师哥’!”这种恪守规矩在相声界是极其尊重的表现。

结尾:

李金斗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一个相声演员的技艺传承,更展现了他对相声界规矩和辈分的坚守。

他对于传统的尊重,不仅是对前辈们的敬意,更是对相声这一艺术形式深厚感情的体现。

李金斗的坚持,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也不能忽视根本的传统和规矩。

无论我们身处什么行业,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这种精神,对于每一个追梦人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和思考的。

看了李金斗的故事,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坚持的小细节呢?

或许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0 阅读:147
评论列表
  • 2025-03-29 08:38

    李金斗相声能称的上是顶尖那批人了

  • 2025-04-11 09:56

    赵振铎前辈台风硬朗,嗓音洪亮[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