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万物始“耕”新,又一个新的轮回开启,再期大有年

吴江野鹤 2024-02-08 13:28:45

2月4日为新一年(2024)的“立春”,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的日子,也是新年春季的开始。

“立春”在古代,既是农 业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人的“立春”实际上是“春节”,大年初一称为“元日”“元旦”“正月节”“岁节”。这与后世的“春节”“元旦”在含义上有些歧义。

图片01):农业24节气之“立春”

王安石在《元日》中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就是除夕和大年初一的盛景。

古人的“立春”,是一个祈祥纳福,期望丰收的日子。天子要在这一天,与各诸侯众大臣一起,举行立春仪式,迎春于东部,行布德施惠之令,祈求丰年增收。

只是到了近现代,人们才将“元旦”送给了公历的1月1日,把“春节”送给了农历的大年初一,而把“立春”作为一个“纯粹”的农业节气。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农业24节气中的“立春”相关话题,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2):立春前后仍然有雨雪天气状况

乍暖还寒时,万物始复春,又一个新的轮回开启:

“立春”又称“打春”“咬春”“岁节”“正月节”。“立”亦即“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万物闭藏的冬季己经结束。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以5天为一候,遵照气象,水温,动物等变易,具体用鸟兽草木等来验证月令的变易,将“立春”分为3候。亦即“东风候”“蜇虫候”“鱼陟候”。

初候“东风候”,意即东风解冻,阳光柔和,而阴冷之气逐渐衰退。但由于气温的回暖还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所以,尽管春季来临了,但寒冷之气还未能一下消失殆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暖和起来。

图片03):天气乍暖还寒时,有花蕾出现

辛弃疾说:“春已归来,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天气暖和了,美人头上也扎上了春幡。

白玉瞻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东风”亦即“春风”,是春天的风。只因为春季时,北斗七星的“斗柄”还指向东方。故“春风”亦称“东风”。

所以,诗人们才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初候“东风候”过5天,亦即为“蛰虫候”,“蛰虫始振”。就是蛰虫因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在土壤中“蠢蠢欲动”向外界活动,成为春季农业虫害的“初始”来源。

再经过5日,水面上厚实的凌冰开始融化,水底下的鱼儿,迫不及待地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氧气,冒几个泡泡,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便有了“三候鱼陟负冰”的说法。“陟”即“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至此,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春天的脚步近了。

图片04):立春前后仍然可以给果树冬剪

“立春”为何称为“打春”和“咬春”:

将“立春”称为“打春”或“咬春”,始于民间在立春期间的一些民俗习惯。

何为“打春”?就是在“立春”的这一天,人们要在田间地头去取一些泥土来,掺和一些水后,捏成“泥牛”放在社 稷 坛 或者是土地庙里“展览”,等世人们观看完毕,就把“泥牛”击碎,撒在田野里,来年的农田里就会长出健壮的庄稼,少生病少虫灾,继而丰产增收。因此,“立春”又被称为“打春”。

那“立春”为什么又被称为“咬春”呢?这其实与农村当年医疗水平较低有关。

因为古时候的医疗水平很低,“立春”前后瘟疫易“流行”,流行性病毒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进入高发期,引起的各种疾病并发症和死亡现象较为常见。

图片05):立春中的食物“春饼”

因此,人们就在这一阶段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抗逆性的食物,来规避“瘟 疫”风险。

比如萝卜,羊角葱,韭菜等。

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中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杜甫《立春》中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诗中也提及到了“立春”中“咬春”的“春盘”。

“咬春”亦即“食春菜”。民间认为“生吃萝卜”可以免“疥疾”,和解除春天的困乏。在立春节期前后,家家户户不论贵贱贫富,都要生吃萝卜和春饼,来“解除瘟疫”。

何为“春饼”?就是用面粉和其他原料烙制的面饼。比较薄,而且成品一般都要卷缩着,既方便嚼食(入口不散),又外观靓丽。

图片06):人勤春早,再有丰收年

主要原材料有面粉,羊角葱(大葱),甜面酱,鸡蛋,菠菜,韭菜,豌豆粉丝,豆芽等。当然,不仅仅是这些食材,还可以根据制作需要,自己选择一些绿色蔬菜。

“春饼”与果蔬放在一个盘子里,称为“春盘”。由此看来,饼还是那个饼,菜还是那个菜,与平日里的饼和菜没啥两样,取“春”之意,寄予“迎新”之意罢了。

为什么“春打六九头”或“春打五九尾”:

“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就称为“春打六九头”。“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称为“春打五九尾”。

虽然这2种关于“立春”时间所处的“时间段”不同,在涵义上是有区别的。

图片07):立春前后可备耕

民间的观点认为,“春打六九头”是个好兆年头,人们生活丰富宽裕。但“春打五九尾”,却是个“困景之年”的预兆。尽管时间上,只存在一天的“悬差”,但“年景”却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这只是古人们“臆 断”的结果,实际上并不科学根据。

从现在的历法来看,“春打六九头”与“春打五九尾”,只是立春之日,在“五九”与“六九”时间上的“不规则交替”,多数年份的“立春”日在“六九头”立春,少数年份在“五九尾”立春罢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千万别“误春”:

民间广为流传的格言式农业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最早出于《增广贤文》。它的完整说法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图片08):加强对越冬小麦管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强调的是:一年的春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要做好详细可行的全年生产计划,起个好头,为全年的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增效,打一个好的基础。

比如该整地时要整地,该播种时要播种。不能“误春”。误了春错过了春耕春忙的最佳时节,那么,到了秋天收获的时候,就不会有好的收成。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三年时间也别想弥补上“亏欠”的损失。

其实,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有如此“误春”感,人生的许多方面都是这样。你比别人慢了一拍,以后的节奏就很难赶上他人。

所以,人生在世要有“危机感”。要有努力拼搏的意识和精神,不等不靠只争朝夕,机会稍纵即逝。一旦碰上“机会”要毫不犹豫地跟上,步步紧随,才能不被社会和时间洪流所吞噬和淘汰。

图片09):立春前后可备耕

人勤春来早,万象始“耕”新,再期大有年:

今年的“立春”时间在大年春节之前,既是大办购置年货的时间,也是年前备耕备种的时期。除了根据生产需要,购置水稻玉米等“两杂”种子外,更多的是要完成越冬蔬菜等作物的防寒处理,冬眠果树的冬剪和送粪积肥。

赿冬油菜和小麦地块,要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沟渠畅通防止阻塞,避免赿冬油菜和小麦发生溃害(地下水位的升高引起的溃害最多)。

图片10):立春亦即春天的开始

根据1月30日的气象资料显示:未来几天,我国中东部地方将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雨雪冰冻天气。10多个省份将出现暴雪或大暴雪。湖北等地累计降雪量极有“极端性”。降雪量将达到10~20毫米,局部地方将超过30毫米。部分地方将出现“冻雨”。气温下降10℃~14℃。北部地方最高气温将降至零下15℃度。

强寒潮天气强势来袭,罕见冰冻预警上线。基于此,我们应该立即对越冬作物,如油菜,小麦等喷施0.1%S~诱抗素水剂300~500倍液,与氨基酸或腐植酸多功能叶面肥“强蔬”30g~50g/桶水两元复配使用茎叶处理。

图片11):特殊降水形式“冻雨”

近期将出现“冻雨”,60年一遇,非常罕见,到底有多厉害:

“冻雨”一词,出现在今天发布的气象资料之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降水形式。

“冻雨”简单地说,就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降水形式。是一种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的物体碰撞,立即就冻结成的降水。

用农村通俗的话儿来讲,就是“下雪米粒”,“在天上是雨,落地时却成了冰”的东西。北方称这种降水形式为“地油子”或“流冰”。

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冷暖空气相遇”的故事。即一种特殊的大气层,遇“冷”形成水滴,又成“淞”的故事。

“冻雨”对越冬的油菜,小麦破坏性极强,须谨慎对待,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图片12):“冻雨”的防范措施

0 阅读:0

吴江野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