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仗打赢后,不少被抓的国民党军官都被送到了功德林去参加劳动改造。那个地方,聚了一堆国民党里打过不少胜仗的大将。
在那里头,杜聿明、王耀武这些大佬,个个都是大名鼎鼎。功德林这地儿,娱乐活动少得可怜。一有空闲,这些以前位高权重的军官和特务们,就爱凑一块儿,海阔天空地瞎聊天,扯些有的没的。
由于不少国民党将领和我们党的领导人都有黄埔军校的求学经历,于是那些军官便常常拿这段历史来给自己增添光彩。
国民党里的陆军二把手汤尧,老爱提他的学生陈赓,整天嚷嚷着让陈赓来瞧瞧他这个老恩师。
文强常炫耀自己是毛主席的亲戚、周总理的门生,还有朱老总的下属,这三重背景让他赚足了眼球,引来众人连连称奇。
这时候,一个国民党中将站了出来,心里琢磨着要讲讲自己以前的那些风光事儿。
你们跟我比可差远了,知道毛主席是怎么打下江山的吗?
大家都知道这事儿,毛主席开始革命的第一步,那就是秋收起义。
可眼前的国民党中将韩浚却开口讲道:
秋收起义那次,是我和毛主席一块带头搞的!
这话一说,所有将军都炸了锅,要是说他参与过秋收起义,那大家伙儿还能信上一信,但要说是领导,那可就让人犯嘀咕了。
不过韩浚说的是真话,他真的和秋收起义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韩浚是在1893年出生的,他比毛主席还早了8个月来到这个世界。
年轻那会儿,我也是个满腔热血的爱国小伙子,对清政府那帮无能的家伙恨得牙痒痒。到了18岁,一听说辛亥革命那大事儿,我立马就站出来,带头把自己的辫子给咔嚓了。
加入革命军那会儿,因为跟老爸想法不一样,我一咬牙,直接就跟他断了父子情分。
1924年,黄埔军校一开办,韩浚就抢着去报名,结果他考得很好,就被选上了,还是黄埔一期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个学员呢。
在学校那会儿,我跟陈赓关系铁得很。是他领我进的党。学业一结束,我就去了苏联继续学习。
回国后,我就被安排去了第二方面总指挥部工作,做了警卫团的参谋长。那时候,我们团的团长,后来成了秋收起义的总头儿,他就是卢德铭。
1927年4月12号那天,蒋介石突然翻脸不认人,对我党动手了,好多革命先烈惨遭他毒手。为了应对这一恶行,周总理、朱老总他们打算在南昌搞个起义,好好反击一下。
韩浚在武汉的时候,得知了南昌起义的事儿。他原本盘算着,要带警卫团一起去参与起义。但还没等他有啥动作,就听说起义已经没戏了。
听说起义没搞成,韩浚和卢德铭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就在这时,湖北省委那头儿的向警予找上门来了。
向警予给他们分配了个重要活儿,毛主席直接给这三人分了工。卢德铭挑大梁,当上了总指挥;韩浚呢,他既是副总指挥,还得管参谋长的事儿;辛焕文就负责政治方面的工作,当政治指导员。
他们三个的主要职责就是赶紧回到大部队,接着和毛主席联手发动那场秋收起义。
三个人一接到任务,心里乐开了花,赶紧往回跑,想快点告诉队伍。可到了联络站想联系大家时,却遭到敌人突袭,原来他们早就埋伏在那儿了。
1927年9月4号那天,辛焕文在帮队友打掩护时,不幸挨了子弹,丢了性命,当时他才26岁。这事儿发生在秋收起义原计划开始的前五天。
韩浚在跟敌人打仗时,肩膀挨了一枪,不过还好,两个警卫员不顾一切地护着他,硬是从敌人的包围里冲了出来。
韩浚好运地躲过一劫,藏到了一个老乡家里。可没想到,这老乡瞧见他手里有枪,转头就向国民党告发了。韩浚那会儿伤得挺重,根本没法反抗,很快就被抓到县城里关了起来。
卢德铭走在最后头,倒是侥幸躲过了一难,顺利回到了部队。紧接着,他和毛主席一块儿,挑头搞起了秋收起义。
韩浚虽然是秋收起义时的二把手,副总指挥,但眼下却被锁在了牢房里,除了头顶那个头衔,他跟秋收起义已经没啥联系了。
没多久,韩浚在朋友的帮助下重获自由,离开了监狱。跟组织断了联系后,他并没有灰心,而是直接去了上海。在那里,他找了一些思想前卫的同学,大家伙儿一块儿跟蒋介石对着干。
他们制作了好多传单,把蒋介石干的坏事都告诉老百姓,很快,跟着他们干的人就多了起来,而且在好几个别的城市也有了他们的人。
蒋介石对他们简直是恨得要命,立马就让手下特务把他们给逮了,然后直接送到南京去了。
蒋介石对韩浚的能力相当看重,心里盘算着怎么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于是就开始对韩浚又打压又诱惑。
他一直向韩浚保证,只要韩浚投靠他,就能当上大官,拿到丰厚的薪水。而且,他还说,韩浚以前做的那些错事,他都不会再追究了。
韩浚这人吧,虽然一开始挺有主见的,可最后还是没扛住蒋介石的那些好处诱惑,投了降。
但他压根儿没想到,蒋介石虽说表面上承诺,只要韩浚投诚,过往的事儿就不再追究,可私下里还是时刻防着他,处处留了个心眼儿。
尽管韩浚在后来的抗战岁月里,拼尽全力,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他得到的,也仅仅是一个73军军长的头衔。
瞧着跟自己同一届的同学们,如今一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要么当上了战区的大头头,要么就成了集团的一把手,韩浚心里头真不是滋味。
解放战争一开始,韩浚已经过了半百之年,他对国共之间的这场争斗心里很是不乐意,甚至动过念头,想直接离开部队算了。
不过蒋介石并不想让他走,到最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他也只能咬咬牙,上了前线打仗。
1947年莱芜战役那会儿,韩浚带着的73军被打得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我军给抓住了。
在功德林那个关战犯的地方,韩浚混得不算出挑,平时行事也挺隐蔽,身边也没啥走得近的人,这样一来,大家对韩浚以前的事儿就知道得不多。
在这次闲聊聚会上,韩浚终于聊起了他自己的往事。
尽管他名义上算是跟毛主席一同策划了秋收起义,但他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得很,起义真正打响那会儿,他自己的人还关在牢里呢。
要不是赶上这场胡侃大会,韩浚估摸着得把这事儿憋到死。要是他还在咱们党内,那还能算是桩憾事。可现在他是国民党那边的将领了,平时提起来,也就成了个逗乐的事儿。
1961年快结束时,韩浚得到了特别释放。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时做过不少贡献,党对他很关照。听说他老婆不在了,党组织还特地找人给他介绍伴侣,并且帮他搞定了住处和工作这些难题。
出狱之后,韩浚就在湖南省政协忙活着整理文史资料。他干活儿特别上心,还把自己这一辈子的事儿都仔仔细细记录下来,这对后人了解过去那段历史帮助可大了。
1989年9月7日那天,韩浚老人离世了,他活到了96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