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旅顺有位清朝末年的贵族去世了。
他这辈子,一共把38个孩子都送出了国,到他快不行的时候,还跟孩子们说:千万别回来给中国帮忙。
之后,他有一个女儿变得声名狼藉。
这家伙到底是哪位?为啥他会留下那种遗言?他闺女怎么就会声名狼藉了呢?
【末代王爷】
1866年,爱新觉罗·善耆在肃亲王府呱呱坠地,他是清朝铁帽子王里面第十二位肃亲王的接班人。打小,他就生活在富贵荣华之中,享受着顶级的贵族式培养。
继承爵位后,他在清朝政府工作期间,大力主张改进税收制度,并且严厉整顿官员队伍。
善耆对贪污腐败的事儿特别痛恨,他那一身正气的样子,曾让宫里宫外的人都对他有了新的认识,觉得他不一般。
但这种“干净利落”的样子只是他官场之路的起步,说白了,也就是种表面的装扮。
善耆其实并不算是真正的“改革者”。他之所以会用那些革命党人,还推动一系列变革,并不是因为他真心认可现代化,或者多关心国家的未来,他就是单纯地想救一救那个眼看就要垮掉的满清王朝。
他大方地接纳了同盟会的程家柽等人做自己手下的帮手,心里盘算着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些革命的人变成帮清廷出力的。
他采取的这些“明智”行动,在一定范围内增强了革命队伍的力量。
善耆这批保皇党人压根儿没察觉到,历史的进程压根儿不是靠回头就能挡得住的。
光绪二十六年那会儿,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善耆亲眼看着慈禧太后慌慌张张地逃跑,那场面真是狼狈极了。他自己呢,也卷进了跟联军谈判的烂摊子里,其中滋味,真是无奈到了极点。
从那以后,他就不再是那个想在清朝朝廷里搞改革的贵族了,慢慢变成了个急着找外国帮手,想靠洋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政治梦想的野心勃勃的家伙。
他心里头琢磨着,与其指望那个烂透了的清朝政府,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借助外面的力量,给自家和心里头的信念搏一搏最后的出路。
就在这时,善耆碰上了能让他人生大变样的人,那就是川岛浪速。
【复辟梦碎】
1912年的时候,清朝皇帝退位的消息传遍了各地,善耆这个铁帽子王的尊贵身份也就没了。
他心里头很是不服气,老想着东山再起,但光凭他自己或者那些清朝剩下的老顽固,压根儿就没戏。
就在他觉得没啥盼头的时候,川岛浪速给出的主意让他看到了最后一丝曙光。
川岛浪速对善耆说,满洲那块地方是满清皇族的老家,地盘大得很,啥资源都有,还紧挨着日本。
他保证说,要是善耆肯站出来,重新搞起复辟那一套,日本那边会全力帮忙,给足军队、政治上的支持,一块儿在满洲这块地方,弄出个“新大清”来。
经过川岛浪速的一番劝说,善耆慢慢打消了疑虑,心里头觉得日本可能是帮他实现复辟大业最给力的伙伴。
善耆一家连同随从一路北上前往满洲,日本那边对他们招待得相当周到,还专门派了艘军舰,一路保驾护航,安全把他们全家送到了旅顺。
这种“优待”让善耆感到非常感动,更加确信日本是个可以依靠的合作伙伴。
一到东北,善耆就把满洲当成了老巢,开始拉拢那些对民国政府心怀不满的老官员和旧贵族,琢磨着要把清朝的势力重新建立起来。
他跑到东北的好几个大城市,直接找那些地方上的大佬谈话,想靠拉拢当地的军阀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善耆想要恢复满洲的旧制度,川岛浪速给了他很大的助力。但川岛浪速可不是白帮忙,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想借着这个机会,帮日本在满洲站稳脚跟,搞他的长远计划。
川岛不光给善耆送去了大批的武器和钱款支持,他还跟日本上面的人提议,要把善耆捧成满洲那边的“正宗头头”,好拿这个当由头,再往中国东北伸手。
然而,时光流转多年,满洲的满族民众大多已经和汉族社会融合在一起,他们不再对恢复清朝统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压根没想过要为善耆的那个计划豁出去。
善耆期盼的“众人热烈追随”场面并没出现,反而,他碰到的是地方势力的冷淡回应和直接回绝。
为了加深和日本的关系,善耆把才7岁的女儿金碧辉过继给了川岛浪速,还给她改了名字叫“川岛芳子”。
善耆满心期待的“满洲复兴大计”最终没能成功。虽然他拼命想赢得日本高层的帮忙,但日本那边只想拿善耆当棋子,通过搞个“满洲国”来把中国给掰开。
1914年那会儿,日本政府对善耆的打算开始慢慢不感兴趣了。说到底,善耆没法给日本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完全掌控满洲。
这时候,日本转头去支持其他更靠得住的人,像张作霖这些地方上的大军阀,而善耆呢,就慢慢被排挤到一边了,日本上面的人甚至还当面说他“啥也不是”。
善耆心心念念想恢复满洲的往日辉煌,结果却变成了一出滑稽的笑话。他不但没能圆了重振清朝的梦,还因为跟日本勾结在一起,被大家当成了卖国贼。
【38个子女的命运】
善耆一直到临终都没能实现他让清廷重新掌权的心愿,但他并未就此罢休。他把这份期盼转移到了自己的儿女身上,希望他们能继续完成他的遗愿。
为了实现那个明知难以达成的梦想,他把38个孩子全都送到了国外,让他们去接受国外的文化和军事训练。
1922年,善耆在56岁那年,在旅顺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他走之前,特意跟孩子们交代,说以后绝不能给中国帮忙,得一门心思放在恢复清朝上。
善耆的38个娃,命运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因为老爹的决定,走上了亲日、背叛国家的路。
有些孩子完全受到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结果还参与了侵华战争,成了那场战争的助力者。
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善耆的第十四个女儿金碧辉。她那时候才7岁,就被自己的老爸送给了川岛浪速当养女,然后还给她改了名字,叫“川岛芳子”。
在川岛浪速的筹划下,她被安排进了日本的一个军事化学校,在那里接受了非常严苛的军事训练和间谍方面的教导。
川岛芳子长大成人后,在“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里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因“亚洲幕后黑手”的称号而出名,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的重要策划者之一。
她做的事情让善耆一家子背上了大黑锅,名声都臭了。而她自己也因此变得声名狼藉,走到哪里都被人唾弃。
川岛芳子不是唯一一个走错路的孩子,善耆的其他儿女,也因为老爸的安排,最后都离开了祖国和家人。
抗战那会儿,善耆的好几个孩子都去了伪满洲国或者给日伪政府打工,他们靠着各自的本事,给日本鬼子帮忙。
有的人在伪满洲国政府里头混得风生水起,给日本人递送重要消息;还有的人呢,干脆就直接投身到日军或者伪军里头,帮着打咱们中国。
他们继承了老爸没完成的心愿,但结果却成了历史的过错方。
当然,在那38个孩子里头,不是每个孩子都乐意听善耆的。
有些小孩在海外呆了很多年后,慢慢看清了日本的真面目。这里面,有的人选择默默过自己的日子,不再张扬;而有的人呢,则直接跟家里闹翻了,公开表示决裂。
善耆给孩子们做的那些打算,到头来反倒是坑了他们,也让整个家族都垮了。
抗战一结束,那些跑到日本那边去的儿女,个个都被看成是卖国贼。川岛芳子战后遭了重罚,丢了性命,其他那些跟敌人站一块的儿女,大多也是落得个悲惨下场。
那些没选择跟随日本那边的孩子,虽然没被历史记上一笔耻辱,但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一直承受着不小的重担。
他们这辈子,从起步那刻起,就被老爸的决定给框死了。不管怎么拼,都甩不掉“卖国世家”那顶帽子。
善耆这辈子,本来可以被人记住的是,他是个不贪污的官,也是个思想开通的贵族。可他偏偏把自家孩子推向了跟国家作对的路上,结果他们一家子就成了清朝末年那些旧贵族里,让人叹息的代表。
他以前总盼着后代能让家族重新辉煌起来,可到头来,却是拿他们的前程,记下了一段被人唾骂的往事。
从清朝晚期到民国初期,善耆这个人啊,就挺能体现那时候的一个纠结:那些老贵族们,心里头想的是通过变变法子,好让自家的好处能继续下去。可结果呢,时代的大浪一来,他们还是被冲得没影儿了。
对后来的人来说,善耆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课:你怎么看待历史,怎么做出选择,不光会左右自己和家人的路,还会对国家、对民族的将来产生很大的影响。
善耆的凄凉下场,说到底就是因为他那份忠心,没放在老百姓身上,反倒全给了那个烂透了的封建朝廷,还有那些想着把中国掰成两半的外来敌人。
今天,咱们再聊聊善耆的那些事儿,更能体会到家和国紧密相连的重要性。
他这辈子,简直就是满清贵族里那些只顾自己捞好处,不管国家大事的人的活生生写照。他一生都在追求个人利益,仿佛国家责任跟他没啥关系似的。看看他,就是满清贵族里典型的自私自利代表,对国家大事总是视而不见。
他讲的那个“复辟”,并不是为了让中华再次辉煌,其实就是想让皇族继续享有特权。
他做的那个决定,完全是跟历史大势对着干,还深深刺痛了好多中国人的心。
说起来,现在中国的老百姓,个个心里都有更强的家国情怀,比他可强多了。
每个人都明白国家兴亡和自己息息相关,这样的意识让现在的中国,绝对不容许任何搞分裂和侵略的行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