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警惕小麦蚜虫来势汹汹!!!

小马侃 2025-04-01 12:16:49

针对当前小麦蚜虫高发态势,结合专家建议和最新防治方案,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一、监测预警与防治时机

虫情监测:当田间百株蚜量达300头(苗期)或800头(孕穗期)时需立即施药。当前暖冬干旱气候易导致蚜虫指数级增长,建议3月下旬至4月初开展全面普查。

二、药剂选择与施用技术

高效药剂推荐:

菊酯类:2.5%联苯菊酯微乳剂30-40ml/亩,兼具红蜘蛛和蚜虫防治效果。

新烟碱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或3%啶虫脒乳油20-30ml/亩,对蚜虫防效显著。

生物农药:1.2%烟碱·苦参碱悬浮剂40-50ml/亩,兼具触杀和胃毒作用。

施药要求:每亩兑水40kg以上均匀喷雾,采用二次稀释法提高药液覆盖度。无人机飞防需控制水量(3kg/亩以上)和飞行速度(3-6m/s)。

三、综合防控措施

农业防控:

清除田间杂草(如荠菜、播娘蒿),减少虫源滋生地。

选用抗蚜品种(如扬麦系列),避免偏施氮肥。

物理防控:

返青期前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20-30块/亩)诱杀有翅蚜。

生物防控:

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减少广谱农药使用。

播种前用60%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1:300比例拌种,预防苗期蚜虫。

四、注意事项

避免高温时段(>30℃)施药,防止药液蒸发影响防效。

施药后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若蚜虫已造成严重危害(如叶片覆蜜露、植株枯黄),需间隔7天补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当前气候条件(暖冬+干旱)加剧了蚜虫爆发风险,建议农户立即行动,采取"一喷三防"技术(防虫+防病+增产),综合运用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手段。

0 阅读:0

小马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