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对宇宙和月球的探索其实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为此还创造了很多神奇绚烂的神话故事,对于月亮,中国人民总有些不一样的寄托和情感,就连现在的航空事业中,也总是用嫦娥玉兔,天宫等字眼来给它们命名,不过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上月球呢?除了那些情感的寄托和好奇心的驱使,背后有四个重大的原因意义非凡,之前苏联犯过的错误我们绝不能再犯。
一,对宇宙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决定国际地位
中国虽然在当今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还没过百年,上个世纪被资本主义国家欺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的中国闭关锁国,不发展不前进所造成的恶果,也因此让我们记住了一个深刻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建设,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两弹计划,还有卫星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了让中国不再重蹈当初的覆辙。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了发展大国的行列,但是前进的脚步不能停歇,在各个国家都卯足了劲儿发展的时代,停下就是落后。同样的,新时代也意味着竞争方向的变化,对于地球的探索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眼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标放在了宇宙。
这意味着哪个国家掌握了探索宇宙的技术,就掌握了人类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该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对于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歇过,面对这样的时代任务,当然是义不容辞。
从2007年中国第一次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到现在,中国为人类的探月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知道在多年前,中国的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想要寻求帮助,却被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拒之门外,他们拒绝中国加入宇宙探索的队列当中,甚至进行经济和技术上面的封锁。
但是中国从来不是轻易说放弃的国家,在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预测中国会在那场大战中灭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用血肉铸就了新时代的长城,成立了新中国,在大部分国家对中国航天事业不看好的时候,中国硬是靠着自己摸索,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就在今年,中国成功登陆了月球,带回来了珍贵的月壤,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抔土,背后却蕴含着非常精密的技术,在全球,目前也只有中国做到。
不过和当初的那些看热闹的国家不同,中国慷慨的将手中的月壤分给了其他在这方面有研究的国家,并且共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将新时代潮流贯彻到底的国家。
月壤的带回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的航天技术的越来越成熟,而且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质的提高,打破了美国之前在航天及其他领域的霸权主义。
二,战略主导和资源发展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国家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各种资源的推动,即便是丰富如中东地区,也总有用尽的一天,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技术上的不断升级以外,还要寻求新的资源,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非常微小的星球,对于它的探索任重而道远,蕴藏在宇宙中的能源也是非常庞大的。
所以为了未来千秋万代的发展,登月也是势在必行的,月球只是一个起点,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征途手星辰大海。
除了在资源上的关注外,还有一点也是中国登月的一大重要原因,那就是战略的主导性,这一点和国际地位其实是息息相关的,拥有技术的国家才会拥有主动权,而拥有主动权的国家才会拥有国际地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当你落后的时候,总会有人想要来踩一脚,反之,当你进步的时候,也总会有人过来想要合作。中国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自从中国在探月工程上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之后,很多国家甚至于美国都开始学习中文,研究中国的探月技术,这些都是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的霸主,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它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也不是天上掉馅饼来的,也是它一步一步打下的成绩,之所以它能够带动世界的发展方向,让很多国家都跟随它的脚步,就是因为它掌握着其他国家没有的技术和能力。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充分的吸收苏联失败的经验教训,苏联曾经是国际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曾几何时可以和美国平分秋色,却走向了解体的结局。
苏联在太空的探索上也做出了不少的奉献,美国甚至还提出了星球大战的计划,这给了苏联很大压力,也正是因为这些压力,让苏联迈的步子有点大。
没有清楚的认知到自己的实力也没有清晰的对航天事业的规划,这导致了他们的很多计划都以失败告终,而航天事业非常的耗费成本,苏联一味的顾着不输美国却没有充分的规划自己,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航天事业任重而道远,是一条艰难而且漫长的道路,急功近利反而不能到达自己的终点。
苏联解体后,这些成果被瓜分,带给了中国很多经验和教训,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坚定信念,并且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走出自己特色的道路,实在的道路,才能取得最终的果实。
未来还很长,不过我们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