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初,一场以348:345的微弱优势通过的移民法案,谁曾料想这竟意外掀起了政治海啸——基民盟领导人默茨为推进《边境管控及非法移民处理特别议案》,竟突破70年政治禁忌,接受了极右翼选择党的75张关键支持票。
这场跨越红线的合作,甚至惊动了隐退政坛的前总理默克尔,这位以稳健著称的"铁娘子"罕见打破沉默,痛批昔日同僚"背弃民主根基"。
这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源自1月22日巴伐利亚州的惨剧:一名阿富汗庇护申请者持刀袭击幼儿园,造成两名幼童遇难,血案激起的民愤。
因此默茨瞅准时间,想要通过推出包括永久边境管控、强制遣返等21项措施的强硬方案。来迎合部分选民的诉求。
然而他却太急功近利,引发了震动,跨越了德国政坛的红线——自1949年《基本法》确立以来,主流政党从不与极右翼势力进行过立法协作的政治禁忌。
深层次的政治博弈正在浮出水面。选择党近年来异军突起,在18-35岁选民中支持率整体有所提升,其反移民、反欧盟,强调民族主义和本土文化的政策主张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对现状不满的选民。
而马斯克又因为出于对德国现有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满,认为选择党能为德国带来变革,认可了该党派。因此默茨
选择铤而走险。然而,默茨显然低估了德国内部对选择党强烈的排斥心理。
现在,在德国首都柏林,一场规模空前的示威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超过10万名示威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指责其与极右翼势力“同流合污”,背离了民主与正义的初心。
面对如此激烈的舆论风波,默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为了尽快平息事态,他不得不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调整自己的立场。他急切地向公众表明,基民盟与选择党之间绝不存在任何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他还着重强调,选择党依旧是基民盟在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对手”。然而,这种仓促之下的紧急补救措施,真的能够有效地挽回局面,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满吗?
这场政治地震,正在考验战后德国最根本的政治共识。明镜》周刊的观点:"我们不是在争论边境管控,而是在守护民主的免疫系统。"
《明镜》周刊的这句话,精准地抓住了这场危机的核心。德国社会的争论早已超越了具体的政策分歧,而是上升到了对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的捍卫。边境管控只是一个表象,背后隐藏的是对民主、自由、平等和法治这些核心价值的坚守。德国社会深知,一旦极右翼势力突破了这道“免疫系统”,整个民主制度将面临被侵蚀的风险。这场价值观保卫战的结局,或将决定欧洲大陆的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