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快看张同学
4月15日,中国海关总署突发重磅公告,对美进口商品统一加征125%关税,令全球政经圈瞬间聚焦东亚。
同时,关键资源的出口节奏也在调整,显示出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在关税与资源两线同步收紧的背后,中方是否已经悄然打响了反击第一枪?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总感觉是在开玩笑,他的所有决定都显得如此随意,而且没有任何的预兆。
可以想象,一个影响全球贸易、牵涉巨大金额的重大决策,竟然不是基于严谨的经济分析或专家意见,而是领导人的“感觉”。
更可笑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在国会为关税政策辩解时,竟然对最新情况一无所知,这说明白宫内部沟通非常糟糕。
白宫经济顾问纳瓦罗在《致命中国》一书中,使用假想的“经济学家罗瓦拉”来论证自己的主张,这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滑稽可笑。
更令人无语的是,美国海关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关税豁免代码无法正常使用。
这让人严重怀疑美国政府是否有能力实施如此复杂的政策,就像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指出的那样,对等关税能否真正落实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短期目标是减少美国庞大的贸易逆差,增加美国能源、文化和服务产品的出口额。他们希望卖出更多美国货,买进更少外国货。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特朗普政府想用关税手段,让制造业企业回到美国本土,实现关键供应链的“去风险化”。
这样可以重新塑造全球贸易的格局,维护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特朗普政府经常使用“极限施压”策略。
他们试图通过制造紧张和恐慌,迫使其他国家让步,听从美国的安排。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应琛认为,特朗普的策略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先提出过分要求,再通过威胁施压来达成目标。
简单来说,特朗普试图通过虚张声势和讹诈手段,来获得最终的利益。
特朗普提高关税就像用大棒打人,虽然打得狠,可最后伤的却是自己。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大家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也直线下降,美国经济因此遭受严重打击。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说明挥舞关税大棒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这场贸易战就像是两败俱伤的搏斗,想要打击对方,结果自己也损失惨重,就像练“七伤拳”一样,伤人又伤己。
就连之前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农民也开始后悔了,他们的大豆卖不出去,堆积如山,损失惨重。
农场主们举着牌子,上面写着“我们需要中国市场”,表达他们对关税政策的强烈不满,因为关税让他们失去了重要的销售渠道。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引起了美国科技巨头的不满。
面对特朗普让美国工人“拧螺丝造iPhone”的说法,苹果CEO库克并未直接回应,而是选择了沉默,以此表达他对这种不切实际想法的反对。
美国的半导体企业也集体发声,警告说如果中断与中国供应链的联系,美国的芯片生产能力将会大大降低,这将严重削弱美国科技行业的竞争优势。
这些科技企业认为,与中国脱钩会对自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会损害美国的整体经济利益。
最终,白宫还是让步了,紧急取消了一部分科技产品的关税。
但是,他们又增加了限制,要求这些产品必须有至少20%的美国零件才能享受豁免。
这种做法其实很矛盾,一方面想维持强硬姿态,一方面又不得不妥协,试图抓住产业链的控制权。
这样的政策显示出当时的特朗普政府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而且变化很快,显得有些混乱。
特朗普搞的“一视同仁”加税政策,结果是自己吃了亏,还把盟友们惹毛了。
加拿大、欧盟、日本这些老朋友都很不高兴,纷纷出手反击。
加拿大提高对美国出口电力的收费,这下美国好几个州的用电都受影响了,特朗普赶紧取消了之前加倍收税的决定。
欧盟加快推动用欧元结算,东盟国家也开始多存人民币,感觉大家都不太想用美元了。
即使是立场偏向特朗普的阿根廷总统,也顶住了美国的压力,没有取消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
这显示出特朗普政府过去依靠关税达成的政策目标,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难以得到支持,说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有所减弱。
换句话说,美国的贸易政策策略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效,国际影响力也面临挑战,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中国没有让步,而是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
中国采取了对等加征关税的措施,还运用了一系列组合策略,将一些美国公司放入出口限制名单和不可靠名单,对稀土这类重要资源进行出口管理。
不仅如此,中国还启动了反倾销调查,减少进口美国电影,同时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诉讼。
外交部长王毅表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表达了中国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理权益,也给其他国家做了个好榜样,鼓励大家勇敢地拒绝美国的霸道行为。
在中国的影响下,欧盟也开始对美国商品增加关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反对美国贸易欺压的风潮。
关税战期间,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股市大幅下跌,特斯拉等科技公司的市值缩水严重。
华尔街将4月9日形容为“特朗普黑色星期一”,以此表达对当时经济状况的担忧。
美国民众的生活也受到影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一位佛罗里达主妇的怒吼“特朗普的关税让我的牛排变成了罐头!”
全球供应链出现转移趋势,富士康关闭了在美国的工厂,选择在越南扩大生产规模。
欧洲药企为了规避关税,将生产线转移到马来西亚,这些现象都表明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实证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相较于美国,中国经济展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国产芯片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努力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中国正采取“内循环为主,新全球化为辅”的策略,积极参与并影响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场行动显示出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缺乏条理和目光短浅。
当制裁手段反而伤害自身,当盟友逐渐疏远,所谓的“极限施压”变成了孤芳自赏,关税政策的失败,证明了单边主义的局限性。
中国的实力日益增强,许多国家也开始反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这两个因素正在共同重塑全球经济的面貌。
这股趋势意味着旧有的经济秩序正在经历转变,各个国家都在寻求更加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
特朗普宣称自己精通“交易的艺术”,但当消费者承担高价,经济付出代价时,究竟是谁从这项“艺术”中获益呢?
这让人不禁要问,所谓的“交易艺术”,究竟成全了谁的利益,又牺牲了谁的利益?
参考信源
台海网2025年4月13日——美关税讹诈不得人心 中方坚定捍卫自身权益
潮新闻客户端2025年4月14日——对美国关税讹诈“奉陪到底”,我们底气何在?信心何来?
红星新闻2025年4月5日——美股2天暴跌47万亿元,纳指陷入熊市,特斯拉一夜蒸发65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2025年4月10日——中国对美加征84%关税正式生效!欧盟反制美国,法财长:“有分寸且极其强硬”!美媒:特朗普关税政策重创美六代战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