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谈十三轮,中欧谈判即将结束,冯德莱恩连退两步,中方如愿以偿

喵酱爱旅行 2024-11-21 09:05:24

十三轮谈判,这个数字着实让人震撼。

不是三轮,不是五轮,而是整整十三轮的马拉松式谈判。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场关乎国际贸易格局的博弈较量。

有意思的是,每一轮谈判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令人玩味的细节 - 从最初欧盟的咄咄逼人,到如今不得不派团队来华"促膝长谈"。这种态度的转变,不正是实力的最好证明吗?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这场谈判的起点。

当初,以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方面,提出了什么要求?说白了就两条:一是不许中国撤资,二是要在电动汽车领域给予欧盟特殊优惠。这口气,不可谓不大。

但是,他们大概没想到的是,中国的反应会如此迅速而有力。

当我们的技术团队从欧洲空手而归的那一刻,中国立刻祭出了反制措施。对欧盟出口商品征收"保证金",暂停在欧盟成员国内建厂...这些措施可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国际贸易中,互惠互利才是双赢之道。想靠蛮横要挟来获取单方面利益?这注定是一场徒劳。

而现实总是最好的老师。当欧盟内部因为这些反制措施开始出现动荡,当一些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受到实质性影响时,形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这一切恰好赶上了美国大选的关键时期。特朗普的胜选,无疑给欧盟敲响了一记警钟。

想想看,一个将"美国优先"奉为圭臬的美国政府,真的会把欧盟的利益放在心上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连冯德莱恩自己心里也很清楚。

于是我们看到,法国、意大利等欧盟重要成员国开始纷纷派出政要与中国展开双边磋商。这种"单打独斗"的姿态,难道不是对欧盟一体化政策的某种偏离吗?

更有趣的是,就在北京的最新一轮谈判中,双方终于在电动汽车的价格承诺框架等问题上达成了"技术性"共识。这个"技术性"三个字用得很妙,既保全了面子,又解决了实质问题。

说到底,这十三轮谈判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基本事实:在当今世界,任何试图通过强压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做法,都将遭遇强有力的反制。

中国既不会屈服于压力,也不会放弃寻求合作的诚意。这种态度,恰恰体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气度和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欧盟最终选择了让步?

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个简单的数字里:十三轮。谈判能持续十三轮,本身就说明双方都看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谁的筹码更硬,谁的立场更稳,结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全结束。欧盟仍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自己?一味追随美国,真的符合欧盟的长远利益吗?

这个答案,或许要等到下一个十三轮谈判才能揭晓。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国际贸易的博弈中,实力和智慧,永远比面子更重要。

0 阅读:51

喵酱爱旅行

简介:做正义的人,行正义之事,这才是精神探路者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