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一名将,终其一生未逢一败,有他在,司马懿何来篡位之心!

高旭评历史 2024-07-27 08:10:38

曹真、曹休、夏侯尚是曹魏培养的第二代将领。

三人能力都很强,尤其是本篇的主角曹真,终其一生未逢一败!

曹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人。

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秦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害(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这件事也说明灵帝出台州牧制的一个无奈。

曹仁: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

曹洪:洪将家兵千余人;

李典: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吕虔:太祖在兖州,闻虔有胆策。以为从事,将家兵守湖陆;

像曹家这样的豪族数不胜数,如果靠郡守各自为战,很难将其剿灭;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一州之力,绞杀之。

黄琬是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

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盗贼值得是谁呢?

别忘了豫州境内还有一个汝南袁氏。

迁都长安后,黄琬凭借司隶校尉之权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可惜,董卓余党李傕、郭汜后来攻破长安,收捕黄琬下狱,与王允一同遇害。

对比曹魏、司马皇帝,忠臣还是很多的!

曹操后手曹真为义子,让他与曹丕等一起生活(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壮其鸷勇,曹纯死后就让他率领虎豹骑。

虎豹骑是曹操精锐中的精锐,指挥官从来没有外放给异姓,都是掌握在曹家自己人手里。

曹纯死后,曹操宁愿统军将领空缺,也不外放给他人(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

曹真能掌兵,也可以看出其能力之强。

汉中之战时曹真开始领中领军,进入禁卫将军级别。

夏侯渊死后曹真被火线提拔,迁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击破阳平关外的蜀军,打通了陈仓道,把困在武都的曹洪救了出来。

曹真从级别上已经高于徐晃!

曹丕继位后,继续重用和他一同长大的小伙伴。

曹休为镇南将军,扬州牧,负责扬州战区;

夏侯尚为荆州牧,负责荆州战区;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负责关中战区​;

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负责陇右战区;

相比其它三位曹氏宗亲,曹真拿出了实打实的战绩。

221年十一月,凉州诸胡再次作乱,曹真率凉州刺史张既等众将进讨诸胡联军,大获全胜,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

河西遂平!

此战意义非同寻常,曹真重新打通了中原王朝和西域往来的道路。次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就各遣使奉献,曹魏重新恢复了汉人在西域的统治!

曹真功莫大焉。

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孙权。

江陵战场,由曹真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主导,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辅佐。

曹真和夏侯尚分工明确,曹真打江陵,夏侯尚围城打援,阻击孙吴的增援部队。

魏军迅速抢占百里洲的北侧滩涂,与北岸结成浮桥,早已在岸边整装待发的张郃,待浮桥一成便领步骑渡江,顺利拿下江心沙洲(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并屯兵于洲上水坞)

围城的曹真也开始全力攻城: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

虽然朱然毫无惧色,但是城中将士的军心已经动摇了,江陵县令姚泰就起了投敌之心(姚泰领兵备守城北门,见在外魏兵强盛,城中人少,粮谷食欲尽,因而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但是夏侯尚的计策有一个弱点,很快春季就要到来,江水一旦上涨,浮桥将难保,浮桥一断,百里洲上的数万魏军精锐就全是吴军的俘虏了(别忘了关羽是如何水淹七军的)

董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上疏曹丕,曹丕听后大惊,即刻下诏令夏侯尚退出百里洲,曹真也随即退兵。

凉州、江陵两张,曹真表现可圈可点,力压曹休,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成为曹魏军界第一人。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

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很快在淮南打出了惊人的战绩。

曹休拿下了重镇皖城,整个安庆谷地都被魏军拿下,彻底肃清了江东在庐江郡的势力。皖县失守对江东的防御体系造成了重大打击,这也是后来石亭之战的导火索。

战后,曹休被擢升为大司马,取代曹真成为魏国最高统帅。

一直坐镇中央的曹真很快也迎来了机会,丞相首次北伐,三郡望风而降,震惊了曹魏朝野上下(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

刚继位的曹叡展现出了不同于他这个岁数的睿智与英明,为安抚人心,曹叡决定御驾西征。

同时做了一系列军事部署:

大将军曹真去长安接替夏侯楙,督中军和关右兵去堵箕谷之敌及安定郡的叛乱。右将军张郃上陇去解救陇西危机。

安定郡听说曹真来迅速就投降了(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

而真正考验曹真军事底色的则是与赵云一战。

按照丞相的计划,赵云本来只是佯攻,任务是吸引曹真大军的注意力,让他不得不在褒斜道的北口重兵驻防。赵云于是让邓芝守住赤岸,自己由箕谷北上,深入褒斜道深处(箕谷的位置靠近褒斜道南口,附近有蜀军的重要军需仓库赤岸)

没想到曹真主动出击,直接沿着褒斜道杀了进来,赵云兵力有限,不敢在秦岭山中与魏军过多纠缠,被迫后退(云、芝兵弱敌强)

蜀军退、魏军追,在褒斜道里一直追到了箕谷。再往前就是汉中盆地,如果曹真追出来,汉中就保不住了(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危急关头赵云只能下令把栈道烧了,魏军无法前进,只得退去。火烧栈道虽然保住了汉中,却使蜀汉蒙受了巨大损失,因为如果今后再想从褒斜道出击,必须先修好这条栈道(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

赵云一身是胆,在长坂坡,入西川,定军山都是经过考验的,但征战一生的赵云在阻击战中却吃了曹真的大亏,此次出征归来后不久,老将军就病逝了。

战后曹真又做出了精准的判断:

1、蜀军在祁山失利,陇西又有郭淮驻守,诸葛亮再次北伐不会再走祁山道。

2、赵云撤退的时候把褒斜北道给烧了,短时间内修复不了,此路也无需再担心。

3、最东边的两条道年久荒废,很难行走,路况稍微好点的子午道因为离长安最近,现在又有重兵把守,蜀军也不敢贸然从这里出击。

只剩下陈仓道!

曹真随后派郝昭守陈仓,整修城池(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令丞相的二次北伐再次无功而返。

武都救曹洪,褒斜退赵云,曹真在蜀军身上就没吃过亏,接下来,曹真准备来一把大的,其精心策划的汉中之战要开始了。

此时的曹魏接连被蜀汉袭扰,再加上东线石亭之战的失利,魏国急需通过一场胜利来找回自己的军事自信。

曹真信心满满地准备从蜀汉这里找回场子。230年秋天,魏军大举南下,魏军军容甚至超过了曹操的汉中战役,集合了魏军西线、南线共20万大军,级别最高的三位大将全部出马;

第一路由曹真亲自率领,由长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谷后直取汉中的南郑;

第二路由张郃率领,由郿县入褒斜道,经斜谷出汉中。

第三路由大将军司马懿率领,由新城郡沿汉水溯流而上,水陆并进,然后经魏兴郡进攻汉中。

第四路由郭淮自陇西出动,攻打武都。

但一进入子午谷,曹真就懵了:

行军条件实在太过困难,无论子午道还是褒斜道,都要借助修建于崖壁上栈道。

结果连下三十多天大雨,从山顶倾泄下来的洪水,把部分栈道给冲毁了(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

路本来就不好走,还要冒着大雨维修栈道,曹军士气低落,行军速度极为缓慢,以陈群为首的大臣纷纷建议曹叡下旨,命曹真撤军。

众人反对,加上东线的司马懿出工不出力,曹叡只得下令班师。

精心谋划的战略进攻计划就这么泡汤,曹真极度窝火,加上秦岭几十天的大阴雨天对身体伤害极大,回师后不久曹真就病倒走人了。

说些题外话,曹真的行动再次证明了丞相有多​不容易。力能射虎的曹真一次南征就病倒了,丞相可是走了六遍啊!

一般人真坚持不下去​。。。。。。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说回曹真,他的死对曹魏是重大打击,司马氏篡权和他的死也很大关系。

来看下时任对其的评价:

大司马有叔向抚孤之仁,晏平久要之分​;

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者也

这里的“叔向抚孤”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羊舌叔收养并抚育忠臣孤儿赵武的故事,“晏平久要之分”则是指晏婴与朋友之间长期保持的深厚情谊。

​1、​曹真可以团结一切阶层,曹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失去了对老臣和寒士的重视。

2、​曹真不因自己是皇亲而骄横,曹真后来就是太跋扈了,他连太后都敢于软禁(曹爽专政,迁太后于永宁宫,太后与帝相泣而别),司马懿后来讨伐曹爽的合法性就是来自于太后的诏书!

加上其在魏国的军界资历,他要是活的久一些,司马懿何来篡位之心!​

0 阅读: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