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汉花2400万搞收藏,藏品价值过亿,却还要向女儿借钱过日子

竹影摇风幽梦凉 2024-12-17 14:32:16

知古不穷,痴古不富。

陕西有一“古玩痴”大爷,48年来,花了2400万来买他的“宝贝们”!

但他既不是富豪,也不是考古学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

可想而知,生活过的多么捉襟见肘,妻子为这和他离婚,甚至还要向女儿借钱过活。

这样“走火入魔”的收藏,真的值得吗?

收藏的“酸甜苦辣”

刘福学高中毕业后,先后在佳县广播站、文化馆和图书馆工作,从1973年得到第一个陶鬲开始,刘福学的收藏就“开始”了。

当年13岁的刘福学,他看到了妇女手中的罐子,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一路尾随妇女,最终用一角钱和两斤苹果,对他来说已是“高价”的价格,换取了这个在他眼中如同珍宝的罐子。

这看似不起眼的陶罐学名其实叫做叫做“三足陶鬲”,仅一眼他就“爱上”了这个罐子,并把它“买”下来,仿佛冥冥之中,这个罐子就属于他。

不同于那些出身富裕的收藏家,刘福学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微薄的工资难以支撑他昂贵的收藏爱好。

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每个月的工资到手后,他都会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奔赴当地的古玩市场。

刘福学和朋友们穿梭于琳琅满目的摊位之间,仔细端详着每一件物品,他们时而讨论,时而争论,为一件心仪的藏品讨价还价,乐此不疲,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收藏爱好者,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鉴别和收藏的知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珍贵的文物被随意丢弃或贱卖,这在旁人看来是“破烂”的东西,在刘福学眼中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他捕捉着这些被低估的文物,一次又一次地“捡漏”。

1979年,刘福学前往宜君县探亲访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当地村民从土里挖出了一个瓷瓶,刘福学一眼就看出这个瓷瓶“价值不菲”。

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下了这个瓷瓶,当他欣喜地抱着瓷瓶离开时,才发现自己身无分文,连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当地找了一份苦力工作,挣够了路费才带着瓷瓶返回家中。

2000万也换不走的“心头好”

在刘福学众多的藏品中,有一件他视若珍宝的“心头好”,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的人面玉璧,1994年,刘福学斥资8800多元从拍卖行购得了这件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玉璧。

玉璧上清晰地雕刻着一个酷似“外星人”的人脸,刘福学却认为这是上古传奇神祇女娲的形象,在他心里这块玉璧就是“无价之宝”。

后来有人出价2000万元想要购买这件人面玉璧,但刘福学坚决拒绝了,他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将它拱手让人。

他还尤其珍视一件唐代越窑秘色瓷壶,秘色瓷是唐代的一种珍贵瓷器,其釉色青碧,温润如玉,被誉为“千峰翠色”。

这件秘色瓷壶不仅工艺精湛,而且保存完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刘福学视其为镇馆之宝,精心呵护,不愿轻易示人。

刘福学的藏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涵盖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48年来,他积累了近4000件藏品,其中包括1000多件瓷器、2000多件陶器,以及手镯、佩玉等各类玉器。

随着藏品越来越多,刘福学意识到,仅仅将它们堆放在家中是不安全的,也无法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于是他萌生了建立博物馆的想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建成了榆阳千五氏博物馆,但这个博物馆与人们想象中的博物馆相去甚远。

它并非宏伟壮观的建筑,而只是由两个窑洞和一个小平房改造而成,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私人的小仓库。

简陋的博物馆和年迈的刘福学,也难以抵挡盗贼的觊觎,博物馆先后遭遇了11次盗窃,虽然被盗走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但也让刘福学胆战心惊,无奈之下,他只能将手中的藏品分散保存,以防万一。

代价

48年来,他投入了2400多万元用于收藏,几乎倾尽所有,这巨额的开销,让他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日渐拮据。

他的妻子无法理解他对收藏的痴迷,认为他将家里的钱都浪费在了这些“破烂”上,早早的选择离开了他。

女儿也对父亲的收藏行为感到不解和无奈,她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这些在她看来毫无用处的“破烂”,以至于倾家荡产,甚至需要她提供经济援助才能维持生活。

尽管心中充满了怨言,但出于血缘亲情,她还是不得不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定期给他打钱,以维持他的基本生活,刘福学的收藏,不仅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也给女儿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恶化,刘福学意识到自己无法永远守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为了让这些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他决定将它们捐赠给国家。

但他的捐赠并非无条件的,他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无论哪个博物馆接收他的藏品,都必须保证这些藏品永不出售,永远留在博物馆中。

第二每一件藏品都必须有详细的介绍,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国家需要给予他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保障他的晚年生活。

这三个条件,尤其是第三个条件,让许多博物馆望而却步,一次性收购藏品尚可接受,但长期提供经济援助,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因此尽管刘福学的藏品价值连城,但至今仍未找到合适的接收方,他的捐赠愿望,至今未能实现。

这还有一人,痴迷收藏文物,谁知真让他捡了个大便宜!秦先生是文化单位的普通职员,收入平平,生活拮据,却对历史文物情有独钟,他常去拍卖会过眼瘾,逐渐练就了一双鉴宝慧眼。

2005年夏天的一场拍卖会上,众人争抢名人画作和贵重器具,却对一件起拍价8万元的破旧袈裟视而不见。

秦先生却发现袈裟暗藏玄机,表面隐约透着暗纹,于是用所有积蓄加借款9万元买下了它,妻子得知后大为恼火,但秦先生坚信自己的眼光。

秦先生仔细研究,发现袈裟夹层里藏着一床金色丝绸被子,绣满了陀罗尼经经文,用四种文字书写,精美复杂。

他找佛教协会弘道法师咨询,得知这是陀罗尼经被,是随葬品中的珍品,而这块被面用缂丝工艺制成,藏羚羊绒材料,制作费时费力,价值连城,而且被面明黄色打底,只有皇家才能使用。

专家们鉴定后认为,这床被子是乾隆皇帝下葬时用的裹尸布,已有300多年历史,非常珍贵,两个专家甚至想高价买走,但秦先生决定自己留着。

原来这块裹尸布曾被盗墓贼孙殿英忽略,后流入民间,因其上面写满了梵文,大多数人无法判断其价值,只在民间低价流传,最后还是秦先生慧眼识珠,将其购得。

三年后,秦先生将陀罗尼经被再次送上拍卖会,最终以7250万元成交,再后来它的价格更是冲到了1.3亿!

但像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还是少之又少,爱好可以,可千万不要“走火入魔”哦。

文/编辑:ToT

参考资料:

上游新闻-2018年10月15日-《收藏迷45年花两千多万 价值上亿却要向女儿借钱过日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