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俄拒之门外的乌克兰,扭头转向中国,开始争取中国的支持?

小风谈史 2025-02-19 12:32:5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乌克兰最近的日子,可以说是不太好过。

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直接选择“关起门来谈话”,将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

在无奈之际,乌克兰扭头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那么中国会不会帮忙呢?

信源:泽连斯基:不排除中国参与乌克兰问题和谈的可能性2025-02-18观察者网

乌克兰的困境

曾经背靠欧美强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国际舞台上姿态强硬,频频发起外交攻势,组织俄乌和平峰会,试图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

然而,峰会一场接一场,却始终未能打破僵局,反而冲突的泥潭越陷越深。

如今美俄选择“关起门来谈”,将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这无疑是对乌克兰先前战略的沉重打击。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在沙特的会面,更像是一记警钟,敲响在基辅和布鲁塞尔的政客心头,引发了他们对自身利益被牺牲的深切担忧。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为了美俄关系的正常化,美国是否会毫不犹豫地将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作为交易的筹码。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局,泽连斯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过去,他曾公开批评中国的和平倡议,如今却主动示好,表示不排除中国参与俄乌和平谈判的可能性,并强调中乌外长会面的重要性。

其实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形势所迫。

美俄的直接对话让乌克兰意识到,自己被边缘化了,曾经的强硬姿态已不再适用。

为了打破僵局,乌克兰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中国这个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成为了泽连斯基眼中的救命稻草。

然而泽连斯基对中国的期待,远不止于参与和平谈判,他希望中国能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乌克兰的“全能助手”。

向中国求助

从推动停火止战,到提供安全保障,再到为乌克兰的战后重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泽连斯基几乎将所有难题都抛给了中国。

他甚至希望中国能够“阻止普京”,这种近乎一厢情愿的想法,暴露出他对国际政治的简单化理解,以及对中国角色的过度期待。

然而中乌关系的现实,远比泽连斯基想象的复杂,中国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无条件地满足乌克兰的所有要求。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始终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中国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明确表达了中方对和平解决的期盼,但也强调了解决问题需要所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中国乐见美俄就乌克兰问题重启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成为任何一方的“工具”。

中国不会被美国强加“维和部队”的意愿所左右,也不会接受乌克兰开出的“愿望清单”。

中国愿意为和平解决问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最终的解决方案,需要乌克兰、俄罗斯、欧洲以及其他相关方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泽连斯基想要中国给他一个台阶下,但这台阶,终究需要他自己去搭建。

过去三年,乌克兰错失了多次和平解决的机会,如今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选择的结果。

现在泽连斯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认清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对话协商,政治解决,这并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基于对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的深刻理解。

中国深知,冲突的最终解决方案不在于战场上的输赢,而在于谈判桌上的妥协与共识。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中国就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

文件提出了十二点具体主张,涵盖了尊重各国主权、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等多个方面。

这份文件,体现了中国对和平的坚定承诺,也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框架。

对于美俄的直接对话,中国表示欢迎,但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中国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明确表示美俄选择“关起门来谈”,将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但也强调,和平的实现需要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参与到和谈进程中来。

换句话说,即使美俄达成了某种共识,如果不能得到乌克兰和欧洲的认可,最终也难以转化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信源:王毅阐述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 中国网 2025-02-15

欧洲作为俄乌冲突的直接影响区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平进程中来,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美俄的安排。

只有欧洲各国共同努力,才能找到一个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中乌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的会晤,为双方进一步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

乌克兰外长瑟比加表达了对中国大国影响的重视,以及对中国在和平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的期待。

中方也重申了自身的立场,并表示愿意继续为推动和平进程贡献力量。

然而,对话并不等同于妥协,期待也不等同于现实。

中国愿意倾听乌克兰的关切,但也希望乌克兰能够正视现实,理性评估自身处境,在寻求外部支持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与俄罗斯进行对话,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如今,乌克兰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过去三年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选择。

在拜登政府时期,乌克兰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积极配合其对俄罗斯的围堵战略,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利益。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或许能够获得一些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将乌克兰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当美国政策转向,与俄罗斯寻求和解时,乌克兰便失去了战略缓冲,变得孤立无援。

曾经的“阳关道”,变成了如今的“独木桥”,乌克兰的战略空间被严重压缩。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乌克兰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之路,依赖单一国家,将自身命运寄托于大国博弈,注定是危险的。

乌克兰需要的是一个多边、平衡的外交战略,需要与包括中国、俄罗斯、欧洲各国在内的多个国际力量建立积极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会继续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尽力推动乌克兰危机通过政治方式解决。

可是和平不是一方说了算,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那么问题来了,被夹在中间的乌克兰,真能迎来和平的那一天吗?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