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治了这么多年的高血压,连自己是什么证型都不清楚。怪不得中药、西药吃了一箩筐,到头来血压还是居高不下。
高血压在过去,阴虚阳亢的证型见得最多。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营养过剩,又不爱运动,痰湿型高血压越来越多。你来门诊上看一圈就会发现,体型肥胖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这个症型。
痰湿型高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工厂,脾肾就是一个加工车间,外面采购来的食物、水液都要经过脾肾的运化、代谢变成营养物质,输送到四肢百骸。
现代人爱喝冷饮、吃得多,又都是高盐高糖的食物,脾肾过度使用,车间就出现损耗。
加工车间都罢工了,那水液代谢停滞,就会聚而成痰,痰又堵滞脉络,产生瘀血。
最后就形成了痰瘀互结的局面。脉道被痰瘀堵的越来越窄,要想让血液流通,只能不断地升高血压
这种痰湿型高血压该怎么治?
治疗痰湿型高血压就好比清理一条臭水沟,先把垃圾铲走,再改善水源,注入新水。
因此,中医主张“治痰为先”“当以治虚”,意思就是先化痰祛湿,铲掉淤堵的污秽;再健脾补肾,从源头上以绝后患。
去年,有位患者血压一直降不下来,就想通过中医调理一下,于是找到了我。
这位患者自诉经常性脑袋发晕,像裹着一层东西,身体困重,胸闷恶心,平时手脚冰凉,嘴巴黏腻。我观察他体型肥胖,舌苔白腻、齿痕明显;脉象濡滑。
这就是很典型的痰湿型高血压了,于是我就给他开了下面这个方:
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半夏、乌梅、橘红、甘草
这个方其实就是桂附地黄丸+二陈汤加减。桂附地黄丸补肾助阳,用来治本;二陈汤燥湿化痰,用来治标。两方合用,标本兼治。
肉桂、附子有两大功效,一是温阳,二是破瘀,这两味都是辛热之品,主治肾阳不足。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是一组补肾药,三者配伍,分别补益脾肾肝脏,补血固精,健脾益气。
茯苓、泽泻、牡丹皮三味药主要是祛湿、去泄。泽泻固肾治水,利肾水,防止肉桂、附子过热产生肾火;茯苓利膀胱水,健脾和胃;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这八味药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肾阳亏虚,共同发挥助阳化水、滋阴生气、利水通阳之功效。
半夏辛温性燥,擅长燥湿化痰,乌梅用来制约半夏的毒性。
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于是加以橘红理气行滞,增强半夏燥湿化痰的功效。
在这里,茯苓健脾渗湿,一能杜绝生痰之源,二能渗湿以化痰。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二陈汤是有名的祛痰湿的方子,本质上也是调和脾胃,化痰湿,使气血津液运化正常。
桂附地黄丸搭配二陈汤,化痰湿、补肾阳,运用得当,效果翻倍。二药合用能够改善头晕、胸闷等症状。
患者吃了两个月,就感觉身体轻松不少,像是积聚在体内的陈年污垢都被排出去了。我又让他接着服用一段时间,症状完全消失后就停药了。
其实,中医里的高血压没那么可怕,我反复说了很多遍,只要辨清证型,对症下药,高血压轻轻松松就控制住了。
治了这么多年的高血压,我发现有些病压根不是病,而是生活习惯不对。一些患者趁着症状还不重,抓紧改善生活习惯,还能调治过来。我一向主张,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实在没办法了,就对症下药,争取让患者吃最少得苦,就能治好病。